月下宜脩篁,风前宜新柳。
无雪少精神,如人失胜偶。
就旁写冻枝,以配支离叟。
不宜(bù yí)的意思:不适宜,不合适
彻骨(chè gǔ)的意思:指某种感触或影响极其深刻,达到骨子里,无法挥去的程度。
仿古(fǎng gǔ)的意思:模仿古代文化、艺术或风格。
高寒(gāo hán)的意思:形容地势高而严寒,也可用来形容心情或气候寒冷的状态。
孤山(gū shān)的意思:指孤立的山峰或独立的山岭,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中孤独无助。
画手(huà shǒu)的意思:指画画的人,特指技艺高超的画家。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两清(liǎng qīng)的意思:指清除、整顿、清理,使事物恢复正常状态。
冷光(lěng guāng)的意思:形容眼神中透露出的冷漠、无情的光芒。
明灭(míng miè)的意思:明亮和昏暗交替出现,形容光明的变化。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惬素(qiè sù)的意思:安适宜人,心满意足。
疏牖(shū yǒu)的意思:指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也比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素心(sù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心地纯良善良,没有私心杂念。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希有(xī yǒu)的意思:罕见、稀少
相宜(xiāng yí)的意思:适合;相符合
相待(xiāng dài)的意思:互相等待或互相接待
雪堂(xuě táng)的意思:形容书院中的学问丰富,学风纯正。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支离(zhī lí)的意思:分离、破碎、不完整
作解(zuò jiě)的意思:
谓解救百姓。 唐 包佶 《庆祀雨师乐章·迎神》:“作解之功,乐惟有年。” 唐 刘禹锡 《代杜司徒谢追赠表》:“陛下应乾御极,作解庇人。” 宋 王禹偁 《贺御楼肆赦表》:“泽流率土,仍推作解之恩。”参见“ 解网 ”、“ 解愠 ”。
支离叟(zhī lí sǒu)的意思:指言语支离破碎,思维不连贯的老人。
此诗《对雪》由明代诗人范景文所作,描绘了诗人面对雪花飘落时的内心感受与景象描绘。
首句“月下宜脩篁,风前宜新柳”描绘了月光下修长的竹子和微风中新生的柳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接着,“两清谁相宜,梅以雪为友”则将梅花与雪花的关系比喻为朋友,暗示了梅花在雪中的独特魅力和高洁品质。
“孤山移数株,铁干矜希有”描述了从孤山移植来的几株梅花树,其铁一般的树干显得尤为珍贵稀有。然而,“无雪少精神,如人失胜偶”指出如果没有雪花的点缀,这些梅花树便失去了生机与风采,如同人失去了最佳伴侣。
接下来,“情深唤奈何,枮坐相待久”表达了诗人对雪花的期待之情,即使等待时间漫长,也愿意静静地坐着等待雪花的到来。而“天似殊作解,吹霰洒疏牖”则描绘了天空突然变换,开始下起了细小的雪粒,洒落在窗户上的情景。
“仿古绘雪堂,细于影中取”表明诗人模仿古人,在雪中寻找灵感,精心绘制了一幅雪景图。接着,“明灭幻冷光,往往困画手”描述了雪景中光影交错,冷光闪烁,给画家带来了挑战。
最后,“就旁写冻枝,以配支离叟。彻骨耐高寒,虽老不嫌丑。元赏惬素心,宜茶不宜酒。”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雪中描绘冻僵的树枝,以配衬孤独的老者。他强调了这些树枝即使寒冷至骨,也坚韧不屈,符合他内心的纯洁追求。同时,他认为这样的场景更适合品茶,而非饮酒,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高雅品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在面对自然现象时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