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读 开 成 事 宋 /王 安 石 奸 罔 纷 纷 不 为 明 ,有 心 天 下 共 无 成 。空 令 执 笔 螭 头 者 ,日 记 君 臣 口 舌 争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螭头(chī tóu)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出现问题、变故,表达出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况。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奸罔(jiān wǎng)的意思:欺骗、蒙蔽他人。
君臣(jūn chén)的意思: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表示君主与臣子应该互相尊重、忠诚。
口舌(kǒu shé)的意思:口舌指的是争吵、争执、争论等口头争吵的行为。
日记(rì jì)的意思:记录日常生活或重要事件的书面记载。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无成(wú chéng)的意思:指没有成就、没有成就的人。
有心(yǒu xīn)的意思:用心、用意
执笔(zhí bǐ)的意思:执笔指握笔写字,也可以引申为担任写作或创作的工作。
- 翻译
- 邪恶之人纷乱不休,不能洞察真相
他们怀着私心,天下之事终无所成
- 注释
- 奸罔:邪恶欺诈。
纷纷:众多杂乱。
不为明:不明事理。
有心:存有私心。
天下:世间万物。
共:共同。
无成:没有成效。
执笔螭头者:执笔书写之人,可能指史官或朝廷记录者。
日记:记载。
君臣:君主与臣子。
口舌争:言语纷争,指政治上的争论。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反映了他对当时政坛黑暗和官员之间争斗的不满与批判。诗中的“奸罔纷纷不为明”形象地描述了那些心怀鬼谋、不愿光明磊落之人,他们的行为导致天下大事无法顺利成就,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状的无奈和愤懑。"有心天下共无成"则更深一步,指出即使有志之士也因这些障碍而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空令执笔螭头者"一句中的“螭头”原本是古代刑罚之一种,这里比喻那些握有一定权力却只知争斗、不愿实事求是的官员,他们手中握有的“笔”其实是无能为力的象征,反映出作者对这些人虚有其表、无法为国家社稷作出真正贡献的鄙视。
最后一句"日记君臣口舌争"则描绘了朝堂之上,上下之间、君臣之间仅是唇枪舌剑的争斗,每天都在记录着这种无谓的争吵,反映了当时官场上的腐朽和不团结。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场黑暗和争斗的抨击,表达了王安石对政治清明和国家富强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重题西明寺牡丹 时元九在江陵。
往年君向东都去,曾叹花时君未回。
今年况作江陵别,惆怅花前又独来。
只愁离别长如此,不道明年花不开。
寄上大兄 以后诗在下(圭阝)村居作
秋鸿过尽无书信,病戴纱巾强出门。
独上荒台东北望,日西愁立到黄昏。
微之到通州日授馆未安见尘壁间有数行
字读之即仆旧诗其落句云绿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然不知题者何人也微之吟叹不足因缀一章兼录仆诗本同寄省其诗乃是十五年前初及第时赠长安妓人阿软绝句缅思往事杳若梦中怀旧感今因酬长句十五年前似梦游,曾将诗句结风流。
偶助笑歌嘲阿软,可知传诵到通州。
昔教红袖佳人唱,今遣青衫司马愁。
惆怅又闻题处所,雨淋江馆破墙头。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
闻停岁仗轸皇情,应为淮西寇未平。
不分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中生。
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从来妄动多如此,自笑何曾得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