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灯火(dēng huǒ)的意思:指夜晚的灯光,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希望。
犯顺(fàn shùn)的意思:违反顺序,不遵守规矩
攻掠(gōng lüě)的意思:指军队进攻攻克敌人的意思,也泛指用各种手段迅速夺取或占领。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明灯(míng dēng)的意思:明亮的灯光,比喻指引和引导人的智慧或指导。
那堪(nà kān)的意思:指难以承受或忍受某种情况或痛苦。
南征(nán zhēng)的意思:南征是一个表示向南征战或征服南方的成语。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所为(suǒ wéi)的意思:所做的事情;行为;举动
贪吏(tān lì)的意思:指贪婪、贪污的官员。
相逼(xiāng bī)的意思:形容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相互竞争、争胜的局面。
休息(xiū xī)的意思:停止工作或活动,放松身心,恢复体力。
崖公(yá gōng)的意思:指被困于险峻崖壁上的人,形容处境危险且无法自拔。
一望(yī wàng)的意思:远远望去,一眼可以看到的景象。
有知(yǒu zhī)的意思:有知表示有知识、有见识、有智慧。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万表的《闵黎吟三首(其三)》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贪官污吏的谴责。诗中描述了黎民百姓艰辛的生活,他们只能凿井饮水,耕田度日,却被官府无情地压榨。“瘠牛可耕岂不惜”一句,形象地写出农民对辛苦劳作的牛的怜惜,同时也暗示了他们自身生活的艰难。诗人对官府的贪婪和暴行感到愤怒,“姜水那堪吞满臆”中的“姜水”可能象征着百姓的血泪,表达出对官府贪婪无度的控诉。
“遥明灯火忽惊疑,一望旌旗我心恻”描绘了黎民在黑夜中看到官府的灯火和旗帜时的恐惧与疑惑,诗人的心为此而痛,体现出他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官府的不义行为,他们不仅压迫百姓,还进一步损害国家利益。
最后两句“南征稍喜平崖公,歼扫惟悲不为德”,诗人对平崖公虽有南征平乱的些许欣慰,但又悲哀于他未能施行仁政,反而加剧了百姓的苦难。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明朝时期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现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