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樵误行人,引客入庵路。
树下陈死人,庸昏积成误。
苍苍(cāng cāng)的意思:苍翠茂盛、郁郁葱葱的样子
朝露(zhāo lù)的意思:指事物短暂存在、易逝的现象。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暝色(míng sè)的意思:指夜幕降临时的黄昏或黎明时的微亮。
木绵(mù mián)的意思:指木头和棉花,比喻言辞空洞,没有实质内容。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请客(qǐng kè)的意思:邀请别人吃饭或娱乐,自己买单。
斯须(sī xū)的意思:短暂的时间,片刻。
蟋蟀(xī shuài)的意思:比喻人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坚强、顽强的精神。
下陈(xià chén)的意思:指下降、降低。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血痕(xuè hén)的意思:指血迹,也用来比喻残酷的战斗或激烈的斗争留下的痕迹。
这首诗《木绵庵》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描绘了一段凄凉而深沉的故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悲剧。
首句“野樵误行人,引客入庵路”,以一个偶然的事件引入,野樵不慎引导了过路人进入了一个名为“木绵庵”的地方。这一句就已埋下了故事的悬念,预示着接下来将有一系列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接着,“瞑色何苍苍,庵昏木绵树”描绘了庵内昏暗的环境,以及周围树木在暮色中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压抑和神秘的氛围。这样的描写不仅渲染了故事的背景,也暗示了庵内的故事可能充满了未知与恐怖。
“请客立斯须,为客陈其故”则引出了故事的核心——庵内发生的一起悲剧。主人邀请客人稍作停留,并解释了庵内发生的事情。这种设置使得读者的好奇心被进一步激发,想要了解背后的具体原因。
“树下陈死人,庸昏积成误”揭示了悲剧的真相:在树下躺着一具尸体,是由于庸医的疏忽导致的错误。这一句直接点明了悲剧的起因,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医疗水平的局限性和人性的弱点。
“血痕惨不灭,千秋著馀污”强调了悲剧的严重性与不可磨灭性。即使时间流逝,那血迹仍旧清晰可见,成为了历史的印记,警示后人。这里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也反映了对错误的深刻反思。
最后,“可怜葛岭下,蟋蟀吟朝露”以自然界的景象结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葛岭下的蟋蟀在朝露中吟唱,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句话在诗意上与前文形成了对比,从悲剧的沉重转向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整体而言,《木绵庵》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悲剧的深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事往孰非梦,岂必梦见之。
安知非携手,胜处真哦诗。
而子以为梦,确固不可移。
竟亦莫能辨,鸦影横空陂。
踏雪相过似语离,岁俄在巳可胜悲。
买臣富贵天悭与,贾谊才名众误期。
奉养慈闱才有弟,流传家学更无儿。
羸骖偶跨身为累,稳骤雕鞍竟是谁。
越山云,越江水,越王台。个中景、尽可徘徊。
凌高放目,使人胸次共崔嵬。
黄鹂紫燕报春晚,劝我衔杯。
古时事,今时泪,前人喜,后人哀。正醉里、歌管成灰。
新愁旧恨,一时分付与潮回。
鹧鸪啼歇夕阳去,满地风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