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欣见苇,野暮厌闻笳。
忆得前相送,云山各靡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子升在华林寺的居所生活,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友情离别的感慨。首联“来城常作客,向寺即如家”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适应与喜爱,仿佛寺庙就是他的第二个家。接着,“佛子住才去,閒房飞供花”两句,通过佛子的短暂停留和房内飞舞的供养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
“江秋欣见苇,野暮厌闻笳”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对特定声音的反感,秋夜江边的芦苇让诗人感到欣喜,而傍晚时分传来的笳声却让他感到厌烦,这种对比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微妙变化。
最后,“忆得前相送,云山各靡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分别情景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的无奈与感慨,云山之间,彼此相隔天涯,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离别后的孤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独特体验,以及对友情、自然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晚溪飞出小桥斜,流水萦迂带落花。
生怕人来问时事,杖藜聊复过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