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寻泉落处,应祗野猿知。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自漫步于山涧小径的隐士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首句“涧路独行迟”,开篇即点明了人物活动的地点和状态——在山涧的小路上独自缓慢行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远。接着,“闲云逐杖藜”一句,将云彩拟人化,使之追随诗人的行杖,既表现了云的轻盈自由,也映射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欲寻泉落处,应祗野猿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要探寻泉水落下之处,却只能依靠熟知山林之秘的野猿来指引。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也暗含了对自然智慧的敬畏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那份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深深依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泗滨堂为盖善长赋
乘槎溯河源,昆崙高不极。
扬舲浮沅湘,重华阻灵觌。
兴言游汗漫,千里一瞬息。
灵氛欣吉占,岁晏果何适。
遄归泗水滨,筑堂俯晴碧。
优游弦诵馀,燕坐俨澄寂。
川流映天光,翔泳咸自得。
悠悠千载心,寥寥竟难识。
春江吟
幽心一逝动千里,梦底春天渺春水。
水阴台榭蘋花深,深绿漂岚湿莺尾。
莺啼二月无怨声,初杨窈袅能媚情。
迤江晨岫六七叠,黛云摺作屏风青。
美人罗帏愁未醒,酒边烟语沈玉筝。
玉筝罢弹天水静,帘影摇摇乱帆影。
茫茫潮去鸥不知,恻恻风来燕能省。
圆明园四十景诗·其三九州清晏
昔我皇考,宅是广居。旰食宵衣,左图右书。
园林游观,以适几馀。岂繄廊庙,泉石是娱。
所志维何,煌煌御书。九州清晏,皇心乃舒。
肯构孰责,继序在余。业业兢兢,奉此遗模。
一念之间,敬肆攸殊。作狂作圣,系彼斯须。
谓天可畏,屋漏与俱。谓民可畏,敢欺其愚。
六膳八珍,牣乎御厨。念彼沟壑,曷其饱诸。
水榭山亭,天然画图。瞻彼茅檐,痌瘝切肤。
慎终如始,前圣之谟。呜呼小子,毋渝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