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阿弥(ē mí)的意思:形容人言谈极为迂腐,不切实际。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波罗(bō luó)的意思:形容物体或情况摇摆不定、不稳定。
鬼魔(guǐ mó)的意思:指邪恶的鬼神,也用来形容邪恶的人或事物。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密法(mì fǎ)的意思:指秘密的技巧或方法,也指机密的法律规定或制度。
弥陀(mí tuó)的意思:指佛陀,亦可指佛教中的阿弥陀佛。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头头(tóu tóu)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中拥有最高权威、最高地位的人。
真如(zhēn rú)的意思:真实的样子或本来的样子。
自学(zì xué)的意思:
不是在校从师受业,主要靠自己独立学习。 毛泽东 《在春节座谈会上的谈话》:“ 高尔基 的学问完全是自学的,据说他只上过两年小学。”
阿弥陀(ē mí tuó)的意思:用来形容人或事物非常和善、慈悲、宽容。
波罗密(bō luó mì)的意思:形容言辞繁琐,罗嗦冗长。
- 鉴赏
这首诗《波罗》由明代诗人云名山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禅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首句“自学山僧断鬼魔”,开篇即以“山僧”为引,暗示了诗人与佛教的深厚渊源。这里的“断鬼魔”并非指驱除鬼怪,而是借以比喻去除内心的杂念和欲望,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解脱。诗人自述通过学习山中高僧的教诲,逐渐斩断了那些扰乱心性的邪念,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次句“何曾惯念阿弥陀”,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传统佛教信仰的思考。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在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诗人却说从未习惯于念诵阿弥陀佛名号,这表明他对佛教的理解已超越了表面的仪式和教条,深入到了更本质的层面。这里或许暗含着对传统信仰模式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内心修行的重视。
后两句“真如般若头头是,更喜波罗密法多”,则将诗人的思想境界推向了更高的层次。真如般若,指的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真理和智慧的最高境界,意味着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性,而智慧则是通达这一真理的关键。诗人认为,无论何时何地,这种真理和智慧都是存在的,无处不在。同时,他对于波罗密法(即达到涅槃的途径)的欢喜之情,表达了对佛法实践的热爱和追求。波罗密法包含了戒、定、慧三学,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诗人对其的“多喜”不仅体现了其对佛法的深入理解,也反映了其在修行道路上的坚定与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佛教修行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生活态度。它不仅仅是对佛教教义的诠释,更是诗人个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充满了哲理性和启发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