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波罗》
《波罗》全文
明 / 云名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阿弥(ē mí)的意思:形容人言谈极为迂腐,不切实际。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波罗(bō luó)的意思:形容物体或情况摇摆不定、不稳定。

鬼魔(guǐ mó)的意思:指邪恶的鬼神,也用来形容邪恶的人或事物。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密法(mì fǎ)的意思:指秘密的技巧或方法,也指机密的法律规定或制度。

弥陀(mí tuó)的意思:指佛陀,亦可指佛教中的阿弥陀佛。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头头(tóu tóu)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中拥有最高权威、最高地位的人。

真如(zhēn rú)的意思:真实的样子或本来的样子。

自学(zì xué)的意思:

不是在校从师受业,主要靠自己独立学习。 毛泽东 《在春节座谈会上的谈话》:“ 高尔基 的学问完全是自学的,据说他只上过两年小学。”

阿弥陀(ē mí tuó)的意思:用来形容人或事物非常和善、慈悲、宽容。

波罗密(bō luó mì)的意思:形容言辞繁琐,罗嗦冗长。

鉴赏

这首诗《波罗》由明代诗人云名山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禅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首句“自学山僧断鬼魔”,开篇即以“山僧”为引,暗示了诗人与佛教的深厚渊源。这里的“断鬼魔”并非指驱除鬼怪,而是借以比喻去除内心的杂念和欲望,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解脱。诗人自述通过学习山中高僧的教诲,逐渐斩断了那些扰乱心性的邪念,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次句“何曾惯念阿弥陀”,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传统佛教信仰的思考。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在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诗人却说从未习惯于念诵阿弥陀佛名号,这表明他对佛教的理解已超越了表面的仪式和教条,深入到了更本质的层面。这里或许暗含着对传统信仰模式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内心修行的重视。

后两句“真如般若头头是,更喜波罗密法多”,则将诗人的思想境界推向了更高的层次。真如般若,指的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真理和智慧的最高境界,意味着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性,而智慧则是通达这一真理的关键。诗人认为,无论何时何地,这种真理和智慧都是存在的,无处不在。同时,他对于波罗密法(即达到涅槃的途径)的欢喜之情,表达了对佛法实践的热爱和追求。波罗密法包含了戒、定、慧三学,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诗人对其的“多喜”不仅体现了其对佛法的深入理解,也反映了其在修行道路上的坚定与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佛教修行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生活态度。它不仅仅是对佛教教义的诠释,更是诗人个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充满了哲理性和启发性。

作者介绍

云名山
朝代:明

广东文昌人,字静野。少颖悟,老益好学。以贡为新兴县学训导。年九十余,犹手不释卷。
猜你喜欢

平江课曹待式混补萧中立见之有相怜色因成四

吾乡犹自哂吾徒,易道东来话得无。
幸有蔡邕过爨下,独怜贾岛作原夫。
昌黎俗笔何曾短,永叔文衡不到输。
多少科名成底事,聊安飘泊老江湖。

(0)

东宁初夏得叔达书自都下来言去秋与乡荐寻闻

天涯无伴只思渠,知在杭州有故庐。
闽岭秋空翔一鹗,融江夏日煮双鱼。
合看髫齕登科去,却有髭须落第初。
大学好还元佑体,松峬莫便赋归欤。

(0)

读史偶作二首

千夫合作一贤人,合数贤人是圣神。
莫道眼前无孔子,一身散作万千身。

(0)

和林子望二绝

劝君莫要叹无官,门廕何如自致难。
谁肯宦途为第二,玉阶好好唱名还。

(0)

丘景运生孙叔南生子戏赠以诗二首

齿序逢君我在前,小儿学语舌初便。
如君未是生孙早,若比他人晚数年。

(0)

夜宿延平水东二首

浮桥暂拆阻狂澜,懒问津船趁往还。
双剑庙前酤酒吃,水西灯火水东看。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