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全文
- 注释
- 杜宇:古代传说中的鸟名,又名子规,常用来象征哀怨或亡国之痛。
冤亡:含冤而死,这里指杜鹃鸟被赋予的悲剧命运。
积有时:长久积累,形容时间之长。
啼血:鸟儿因极度悲伤而啼叫时,嘴角流出鲜血。
动人悲:触动人心的悲伤情绪。
恨魄:怨恨的灵魂。
化:变化,此处指转化为声音。
何树何山:疑问词组,意为哪里的树、哪里的山。
着子规:承载、听见杜鹃鸟的叫声。
- 翻译
- 杜鹃鸟的冤屈累积了很长时间,每年都在啼叫出血,引人悲痛。
如果它的怨恨之魂都能化作声音,那么会在哪棵树、哪座山上听到杜鹃的啼鸣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名为《子规》。诗中通过描绘杜宇冤魂的悲惨境遇,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杜宇冤亡积有时”一句,提出了主题,即杜宇的冤魂已经存在很长时间。这里的“杜宇”指的是古代的一只鸟,传说它因悲鸣而死,以此比喻那些遭受不幸命运的人。
“年年啼血动人悲”表达了每到岁时,这种无声的哀嚎就像鲜血一般触动着人们的心。这里通过“啼血”的形象,强化了杜宇冤魂的凄凉和悲惨,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
“若教恨魄皆能化”一句,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反思与愿望,希望那些积怨如山的冤魂能够得到超脱和解脱。
最后,“何树何山着子规”则是诗人在寻找一个适合这位冤魂安息的地方。这里的“子规”即杜宇的别称,是一种悲鸣的小鸟,而“何树何山”则表达了对安葬之地的探寻和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对杜宇冤魂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于生命、死亡以及超脱的一种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道中见梅
篮舆兀兀梦初回,怪底幽香触鼻来。
日暮天寒正愁绝,谁家篱落数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