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峰寺见弟蒙所与僧屋诗因次韵》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到 西 峰 寺 见 弟 蒙 所 与 僧 屋 诗 因 次 韵 宋 /陈 著 檄 便 入 云 山 ,相 逢 话 晚 年 。惯 吟 茅 屋 下 ,时 打 葛 藤 前 。应 世 未 圆 宽 ,无 人 识 圣 颠 。滔 滔 儿 女 境 ,犹 抱 颍 师 弦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葛藤(gé téng)的意思:比喻事物纷乱、错综复杂,难以解开。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滔滔(tāo tāo)的意思:形容水势浩大、声势磅礴,也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的气势磅礴、连绵不绝。
晚年(wǎn nián)的意思:指人的晚年阶段,也指晚年的时候。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应世(yìng shì)的意思:应对时代的变化和需求,适应社会环境。
圆觉(yuán jué)的意思:指人的心地善良,慈悲宽厚。
云山(yún shān)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 注释
- 檄:官方文书或战书。
云山:指偏远的高山。
晚年:老年时期。
惯吟:常常吟诵。
茅屋:简陋的草屋。
葛藤:一种蔓生植物,比喻复杂的问题。
未圆觉:未达到完全觉悟。
识:理解,认识。
圣颠:指超凡脱俗的行为或心境。
滔滔:形容众多或连续不断。
儿女境:世俗的生活环境。
颖师弦:颖师是古代琴师,弦指琴声,这里象征超脱尘世的心境。
- 翻译
- 檄文迅速传入深山,老友相聚共论余生。
习惯在茅屋下吟诗,偶尔也会拨弄葛藤。
面对世间未能彻悟,无人能识我狂放。
尽管身处红尘俗世,心中仍怀有超脱之音。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作品《到西峰寺见弟蒙所与僧屋诗因次韵》。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弟弟在西峰寺相遇,谈论起晚年生活的情景。他们喜欢在茅屋下吟诗作对,有时还会在自然环境中探讨佛法,感叹世间未能完全领悟真理,而世俗之人又难以理解他们的超脱心境。诗人以"颖师弦"自比,暗示自己像古代高僧颖师一样,保持着独立的精神追求,即使身在儿女尘世,仍怀抱着纯净的禅意。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禅宗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从兄车骑诗
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
翩翩游宦子,辛苦谁为心。
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
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沈。
寤寐靡安豫,愿言思所钦。
感彼归途艰,使我怨慕深。
安得忘归草,言树背与襟。
斯言岂虚作,思鸟有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