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梯似开奁,俯窗如拂鉴。
在器斯已大,在塘讵云欠。
于水喻何妨,于民凛敢泛。
这首诗描绘了鉴光楼的景象与寓意,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的特性以及它对人的启示。
首句“拾梯似开奁”,以拾级而上比作开启妆奁,形象地描绘了登楼的过程,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旅程。接着“俯窗如拂鉴”则将俯瞰窗外的景象比作轻轻拂过镜子,强调了视野的开阔与内心的平静。
“在器斯已大,在塘讵云欠”两句,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水比作容器和池塘,表达了水无论在何种形态下都能展现其本质的广阔与丰富,同时也暗含了人在不同境遇中都能发挥其价值的主题。
“澄渟半亩贮,无藉风漪潋”描绘了水的静谧之美,即使在微风轻拂时,水面也保持了宁静,没有波澜起伏,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共处。
“衣冠正有馀,须眉照不厌”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水镜映照人像,不仅反映了外貌,更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高尚,人们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会感到厌倦,象征着自我反思与成长的过程。
最后,“于水喻何妨,于民凛敢泛”以水为喻,表达了对民众的教化与引导,如同水之于万物,既滋养又警示,鼓励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保持正直与谨慎,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道德的深刻思考和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鉴光楼及其周围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哲理思考,展现了水的多重属性及其对人的启示,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楼台丹碧照天涯,塞北江南未足誇。
十里烟波新种柳,万株桃李未开花。
一麾同下西清路,两镇高迎上将牙。
回首林塘莫留恋,风光还属阿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