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金华刘实通判三首·其一》
《赠金华刘实通判三首·其一》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姓名早见书金榜,佐政黄堂又四年。

自有郡人歌岂弟相知何必上官贤。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金榜(jīn bǎng)的意思:指考试取得高分或者进入重要职位,也常用来祝贺考试成功。

岂弟(kǎi tì)的意思:岂弟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怎么会是弟弟呢?用来指责对方无理取闹、胡乱指责或无端猜疑他人。

上官(shàng guān)的意思:指权力高高在上的官员或有权有势的人。

书金(shū jīn)的意思:形容写得非常好,字迹工整。

相知(xiāng zhī)的意思:相互了解并深知彼此的心意。

姓名(xìng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姓和名字,用来表示个人身份。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赠金华刘实通判三首(其一)》,通过对刘实通判的赞美,展现了其为官的卓越才能与品德。

首句“姓名早见书金榜”,赞扬了刘实通判在年轻时便已崭露头角,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名登金榜,显示出他非凡的才华和潜力。这不仅是一种对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暗含着对其未来仕途辉煌的期许。

接着,“佐政黄堂又四年”描述了刘实通判在官场上的经历,他在黄堂(古代官署名,此处指官府)任职四年,表明他不仅有过人的能力,更有着丰富的政务经验。黄堂作为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能够在此任职并取得显著成绩,无疑是对刘实通判工作能力的高度认可。

“自有郡人歌岂弟”则进一步赞扬了刘实通判的治理效果。这里的“岂弟”原意为和乐、愉快,引申为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的状态。诗句表达了当地百姓对他治绩的衷心赞颂,认为他的治理使得郡内呈现出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这种正面的社会反响,是对官员政绩的最高褒奖。

最后一句“相知何必上官贤”则体现了诗人对刘实通判人格魅力的赞赏。这句话意在说明,真正的了解和欣赏,并非仅仅基于官位的高低或权力的大小,而是基于对他人品质和能力的真正认识。在这里,杨士奇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刘实通判个人魅力和内在价值的深刻认同,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知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不仅高度评价了刘实通判的个人成就和治理能力,还深刻揭示了对人才的全面理解和尊重的价值所在,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深邃哲理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怀城中诸公

只在边尘里,年年老别离。

冰霜原共苦,山水岂余私。

有命荷皇泽,无家感佛慈。

愿言各努力,庶足慰相思。

(0)

自八月初病耳至十一月不愈

病耳四经月,耳根转自清。

鸦啼久绝响,云过似闻声。

箫鼓从来厌,是非何处生。

老年诸籁息,毋复畏天倾。

(0)

初入慈恩寺

幸无牛马后,仍许见浮屠。

礼佛欢如旧,逢僧笑尽呼。

膏粱恣啖嚼,土榻任跏趺。

半晌低头想,依然得故吾。

(0)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六

六月到七月,田中瓜已熟。

或如团白雪,或如削青玉。

白者既纯酣,青者更芳馥。

盈筐复盈盘,行路亦饱足。

中原莫与京,兹惟塞外独。

摘小莫摘大,大者弃道曲。

尔徒侈外观,人早鉴其腹。

(0)

十五咸

一天冥海岳,万岫失松杉。

极目空中素,回头人倚岩。

压沈云外路,微溅石边函。

渺渺开襟处,春融见远缄。

(0)

六麻

严飙随远近,须到野人家。

拂岫迷青黛,回江走白沙。

瀌沨投阔直,迂曲入欹斜。

巧拙无藏处,空山对落花。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