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病身(bìng shēn)的意思:指身体生病。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揩摩(kāi mó)的意思:指用手或布擦拭物体表面,比喻巧妙地利用手段,争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刻画(kè huà)的意思:通过描绘、描述来表达事物的特点和本质。
老病(lǎo bìng)的意思:指久病不愈,或年老体弱。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淇澳(qí ào)的意思:指一个地方风景优美,水清景美。
求人(qiú rén)的意思:指寻求他人的帮助或援助。
试用(shì yòng)的意思:暂时使用,暂时试验。
痛痒(tòng yǎng)的意思:形容痛苦和痒痛的感觉。
托分(tuō fēn)的意思:托人分辨是非,委托他人判断是非曲直。
渭川(wèi chuān)的意思:渭川是指渭河和泾河的交汇处,意味着两条河流的合流。引申为两个不同的事物相遇或交汇。
相亲(xiāng qīn)的意思:指两个陌生人相互认识、交往,尤指为了结婚而相互了解。
追随(zhuī suí)的意思:追随指的是跟随、追赶别人,表示紧跟在别人的后面或者追随别人的行动。
不求人(bù qiú rén)的意思:不依赖他人,自己能够解决问题
- 鉴赏
这首诗名为《竹搔背(其二)》,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所作。诗中以竹器为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日常用品——竹制的搔背工具。"削竹名何器"开篇,点出这种器具是由竹子削制而成,但并未直接说明是什么,引发读者的好奇。接着,诗人强调了它的频繁使用,"年来试用频",表明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揩摩长在手"进一步描绘了人们与竹器的亲密接触,无论何时何地,它都伴随着主人的手,成为不可或缺的陪伴。"痛痒不求人"则暗示了这个竹器在缓解身体不适时的得力作用,如同贴心的朋友,无需外求他人帮助。
"刻画儿童掌,追随老病身"两句,将竹器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各个年龄段,无论是儿童嬉戏还是老人病痛,它始终如影随形。最后,诗人以"渭川淇澳际,托分久相亲"收尾,将竹器比喻为在渭水和淇水交汇的地方,象征着长久的陪伴和深厚的情感纽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竹搔背这一寻常物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情感价值,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对物我关系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