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嗣(bù sì)的意思:不继承家业或职位,指后代不继承父辈的衣钵。
螭虬(chī qiú)的意思:形容巨大威猛的龙
典常(diǎn cháng)的意思:指经典文献和常识,是指传统的、经典的事物。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风树(fēng shù)的意思:比喻人的声望、威望或名声在社会中树立起来。
歌吟(gē yín)的意思:指歌声悠扬,吟咏动人。
兰玉(lán yù)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美好。
两京(liǎng jīng)的意思:两京是指北京和南京这两个历史上的重要都城。
齐名(qí míng)的意思:指与某人或某物并列齐全,地位相等。
七子(qī zǐ)的意思:指七个儿子。
樵采(qiáo cǎi)的意思:指以勤劳努力的精神去工作,特指农民努力耕作或勤奋工作的意思。
山记(shān jì)的意思:记载在山上,形容文字记载长久不灭。
史传(shǐ chuán)的意思: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记载、传说、故事等。
数典(shǔ diǎn)的意思:指对古代典籍进行细致研究和记数,以便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嗣音(sì yīn)的意思:指继承前人的声音或音乐,传承前人的艺术才能。
谈道(tán dào)的意思:指谈论道义或讲述道理。
西林(xī lín)的意思:指某个领域或行业中的最高权威、最高水平的人或事物。
缨簪(yīng zān)的意思:指高官显贵的头饰,也用来形容高官显贵的地位和身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先辈学识与品德的追忆与敬仰之情。首句“东林谈道西林隐”,以“东林”和“西林”象征不同的学术流派或地域,暗示了作者对于不同思想交流的向往与尊重。“数典常嗟不嗣音”,表达了对传统学问传承中断的惋惜之情,体现了对文化血脉延续的重视。
接着,“清秩两京留史传,齐名七子剩歌吟”两句,赞美了先辈在官场与文坛的卓越成就,不仅留下了历史的记载,也与同时代的杰出人物并肩,共同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篇章。这里“清秩”指为官清廉,正直公正;“两京”泛指京城,代表政治中心;“七子”可能是指明代文学群体“七子”,此处泛指文坛上的佼佼者。
“弇山记蚀螭虬毁,风树楼虚樵采侵”则描述了先辈所处环境的变迁与衰败,象征着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的逐渐消逝。其中,“弇山”可能指的是某座山或特定地点,而“记蚀”、“螭虬毁”、“风树楼虚”、“樵采侵”等词组,形象地展现了自然与人为因素导致的文化遗迹受损与消失。
最后,“念祖惟兄意犹切,好培兰玉继缨簪”表达了作者对先祖及兄长的深切怀念,并决心继承他们的遗志,培养出如兰花般高洁、如美玉般珍贵的人才,继续家族的荣耀与文化的传承。这里的“兰玉”比喻高洁之士,“缨簪”则是古代贵族的服饰配件,象征着家族的荣誉与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追忆与反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与家族传统的珍视与传承的决心,以及对未来人才培育的期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责任感与家族情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瑶华.水仙
兰犹带土,莲不辞泥,怎如伊清绝。
模金镌玉,貌不出、一种肌冰肤雪。
半窗寒日,尽厮守、又过残腊。
却没缘、识面东风,省惹许多蜂蝶。
满城心醉唐花,看水石盆中,曾否因热。
诗人可恼,浪举似、仙子淩波尘袜。
梅兄易谢,纵憔悴、国香休掐。
把蒜头、珍重收培,閒岁依然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