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人 宰 永 泰 唐 /方 干 北 人 虽 泛 南 流 水 ,称 意 南 行 莫 恨 赊 。道 路 先 经 毛 竹 岭 ,风 烟 渐 近 刺 桐 花 。舟 停 渔 浦 犹 为 客 ,县 入 樵 溪 似 到 家 。下 马 政 声 王 事 少 ,应 容 闲 吏 日 高 衙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人(běi rén)的意思:指北方人,也用来形容性格直爽、坦率的人。
称意(chēng yì)的意思:指与自己的心意相符,符合自己的要求。
道路(dào lù)的意思:指人生的道路、行进的方向,也可指事物的发展趋势。
到家(dào jiā)的意思:达到最高水平或程度,完全掌握
风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动乱中的烽烟和战火。
高衙(gāo yá)的意思:指官吏聚集的地方,也用来形容官僚体制庞大、繁琐。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马政(mǎ zhèng)的意思:形容事情进展迅速,取得成功。
毛竹(máo zhú)的意思:形容竹子长得茂盛,毛状的样子。
桐花(tóng huā)的意思:指人生短暂,比喻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王事(wáng shì)的意思:指国家政务,也泛指与国家有关的事务。
下马(xià mǎ)的意思:从马上下来,表示停下行动或放弃权力。
闲吏(xián lì)的意思:指官员等闲散无事,无所作为,不尽职责的状态。
应容(yìng róng)的意思:应该宽容、容忍。
渔浦(yú pǔ)的意思:指捕鱼的地方。比喻安居乐业的地方,或者比喻安定的环境。
政声(zhèng shēng)的意思:政治声誉和声望。
- 翻译
- 北方人虽然乘船在南方的河流中漂流,但若能称心如意地向南行进,就不要怨恨路途遥远。
行程途中首先经过长满毛竹的山岭,随着风中的烟雾渐渐接近,刺桐花也映入眼帘。
船只停靠在渔浦,我仍身为异乡之客,而当进入以樵溪为名的县境时,感觉仿佛快要回到家一样。
下马后发现此地政务清简,公事不多,应该可以允许悠闲的官吏们直到日上三竿才去衙门。
- 注释
- 北人:北方人。
南流水:南方的河流。
称意:合心意,满意。
南行:向南旅行。
莫恨赊:不要因为路远而遗憾。
道路:行程,路线。
毛竹岭:长满毛竹的山岭,代指某具体地点或泛指南方山水。
风烟:风中的烟雾,此处形容风景。
刺桐花:一种植物的花,常用于描述南方景致。
舟停:船只停泊。
渔浦:渔港,捕鱼之地,这里也是地名的象征。
犹为客:仍然作为客人,没有归属感。
樵溪:可能指一个以樵夫和溪流闻名的地方,代指目的地。
似到家:感觉像回到家一样亲切。
下马:从马上下来,指到达目的地。
政声:良好的施政声誉,指地方治理得好。
王事少:朝廷的公事不多。
闲吏:清闲的官吏。
日高衙:日上三竿才开衙门办公,形容公务轻松。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北方游子南行的画面,展现了他对南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对旅途中遇到的美好风光的赞赏。诗人通过“称意南行莫恨赊”一句,表达了游子心中的满足与快乐,没有半点遗憾。
“道路先经毛竹岭,风烟渐近刺桐花。”这一段,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旅途的景象。毛竹岭可能是一处著名的地标,而“风烟渐近刺桐花”则让人联想到春日里微风拂过,带来了远方花香,这种细腻的感受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
“舟停渔浦犹为客,县入樵溪似到家。”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南方水乡生活的向往。即使在偏远的小镇,小溪边上,诗人也能感受到一种归属感,这种感觉是多么温馨和安心。
“下马政声王事少,应容闲吏日高衙。”最后一段,诗人描写了到达目的地后的一种宁静与平淡。官府的政治活动已经减少,诗人也许是一位官员,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一份从容不迫的悠然自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状态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以及对南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深切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鄂忠武王书简帖赞
昔李西平之在凤翔,尝以直道致主。
慕魏郑公,虽叔度之进言,犹毅然而不从。
谓幸备于将相,讵爱身而苟容。
猗欤先王,亦师文忠。
凡引笔而行墨,皆刻志而比踪。
今观碑刻之在天下,虽小大真行之异工,视此帖之所传,盖不约而皆同。
然则有犯无隐,挺焉直躬。
唾当道之豺狼,婴九渊之神龙。
盖当心摹手追之时,已有之死不顾之遗风矣。
太平宫遇雨
山居五旬晴,山行一日雨。
太平咫尺间,千里隔跬步。
黄泥深三尺,风声更号怒。
谁语逋客知,山灵倘留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