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花洞逢游鹿,夜咒珠台放钓龙。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法界(fǎ jiè)的意思: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世界,也可引申为事物的范围或界限。
方外(fāng wài)的意思:方外指的是离开尘世纷扰的世外桃源,也可以表示远离俗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骨相(gǔ xiā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相貌、气质和骨骼结构,可以显示出他的性格、命运和潜力。
过冬(guò dōng)的意思:指度过寒冷的冬天,比喻度过困难、艰苦的时期。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蒲团(pú tuán)的意思:指坐垫、座垫,也比喻坐得稳当、安稳。
七字(qī zì)的意思:形容内心不安、焦虑不定。
三生(sān shēng)的意思:指的是三世轮回或者三次生命。
生骨(shēng gǔ)的意思:指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历练,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或英雄。
诗才(shī cái)的意思:指写诗的才能和造诣。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杖藜(zhàng lí)的意思:杖藜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行走艰难、步履蹒跚的样子。
只个(zhī gè)的意思:只个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独特、独一无二。
- 鉴赏
这首元代张翥的诗《次韵闽僧秀嵓寄竹溪僧(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林禅修生活画面。首句“峰北峰南法界中”,点明了僧人修行的环境,峰峦叠嶂,佛法无边。诗人手持藜杖,悠然漫步在夕阳余晖下,伴随着寺庙的钟声,体现了僧人的日常生活节奏。
“时过花洞逢游鹿,夜咒珠台放钓龙”两句,通过描绘僧人在花洞偶遇悠闲的鹿和夜晚在珠台静心垂钓的场景,展现了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内心的平静。这里的“咒”字,可能暗示着僧人的禅定修行,或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七字诗才清似水,三生骨相古于松”赞美了僧人的诗才如清水般清澈,骨相则如古松般坚韧,显示出他的才华和修行的深厚底蕴。
最后两句“羡师方外全无事,只个蒲团又过冬”,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无欲无求、自在生活的羡慕,以及对僧人度过寒冬的简单生活的敬佩。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出僧人的禅意生活,流露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书钱唐七月廿三日事(至正丙申)
儿童十日报日斗,前夜妖蟆生燧光。
瓠子势方吞鲊瓮,蕲州血已到钱唐。
火鳅东掣千寻锁,铁马西驰半段枪。
紫微老人迷醉眼,彩红犹挂米盐商。
麋鹿台前春似海,鸳鸯湖上水如汤。
凶人不有三危窜,义士能无六郡良。
谩说子仪惊贼胆,已闻□□在戎行。
东门猛虎穷投井,尚倚九城松桧长。
水仙子·青山隐隐水茫茫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
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
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
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强登临情思幽幽,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
没来由惹起闲愁。
常记得离筵饮泣饯行时,折尽青青杨柳枝。
欲拈斑管书心事,无那可乾坤天样般纸。
意悬悬诉不尽相思,谩写下鸳鸯字,空吟就花月词,凭何人付与娇姿。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