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午日青原山中共善山晴川东廓明水诸公燕序》
《午日青原山中共善山晴川东廓明水诸公燕序》全文
明 / 罗洪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一径穿云万木深,高厓曲槛萧森

同心人与兰熏对,多病身逢艾节临。

自笑行踪经石滑,谁从闻性辨钟音。

年来渐识窗前草,不借菩提下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病身(bìng shēn)的意思:指身体生病。

不借(bù jiè)的意思:拒绝借出或借用

兰熏(lán xūn)的意思:形容花香或香气被风吹散。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曲槛(qǔ kǎn)的意思:指门槛弯曲,比喻人行为有节制,不过分放纵。

同心(tóng xīn)的意思:指心思、意志、目标等完全一致,团结一心。

下阴(xià yīn)的意思:指人在行为上不正派、不正直,做事不光明正大。

萧森(xiāo sē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声,没有人声喧哗的样子。

行踪(xíng zōng)的意思:行踪指一个人的活动轨迹或行动动向。

一径(yī jìng)的意思:直路,一条径路。

菩提树(pú tí shù)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或智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午日游历青原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一径穿云万木深,高厓曲槛昼萧森”,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幽静的景象。一条小径蜿蜒穿过云雾,两旁是茂密的树木,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曲折的栏杆上,整个山林显得既深邃又清幽。

颔联“同心人与兰熏对,多病身逢艾节临”,诗人将自己与兰花并列,象征着高洁与雅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健康与长寿的渴望。在病痛缠身之际,他希望能像艾草一样,得到身心的疗愈。

颈联“自笑行踪经石滑,谁从闻性辨钟音”,诗人自嘲在行走间不慎滑倒,却也借此机会反思内心,试图从自然的声音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里的“钟音”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指引。

尾联“年来渐识窗前草,不借菩提树下阴”,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逐渐认识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也能带来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无需刻意追求外在的庇护,内心的平和才是真正的避风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共处。

作者介绍
罗洪先

罗洪先
朝代:明   字:达夫   号:念庵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生辰:1504-1564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猜你喜欢

挽吕东莱先生·其三

设心何正大,所乐得群英。

文妙云龙变,经谈日月明。

精觕无间断,小大各圆成。

长育恩难报,攀号自失声。

(0)

满江红·其十五己未四月九日会四明窗

饤饾残花,也随分、红红白白。

缘底事,春才好处,又成轻别。

芳草凄迷归路远,子规更叫黄昏月。

倚阑干、触处是浓愁,凭谁说。我不厌,尊罍挈。

君莫放,笙歌彻。自河南丞相,有兹宾客。

一笑何曾千古换,半醺便觉乾坤窄。

怕转头、天际望归舟,江山隔。

(0)

朝中措·其六老香堂和刘自昭韵

衰翁老大脚犹轻。行到净凉亭。

近日方忧多雨,连朝且喜长晴。

谩寻欢笑,翠涛杯满,金缕歌清。

况有兰朋竹友,柳词贺句争鸣。

(0)

秋夜雨·其六

晚来小雨鸣檐角。又还烟障云幕。

四明窗透荡,渐夜永、綀衫轻薄。

候虫但要吟教老,不管人、老欠欢乐。

闲看烛花烬落。浮世事、转头成昨。

(0)

朝谒归省文书

面拥旌旗鼓乐随,谁知锦被裹疮痍。

吏那秋敛充春赋,兵待朝输作暮炊。

缩手判支穷措大,攒眉书准老沙弥。

此是履翁新活计,雁书多报故人知。

(0)

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其七

我家碧云畔,中有最高亭。

阅世已头白,看山犹眼青。

谁能环北辙,那更徙南溟。

归计天须许,烦占处士星。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