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叱拨(chì bō)的意思:指以威严的口吻或者行动来制止、驱散或调动人群。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分香(fēn xiāng)的意思:指将一件事或一种好处分成几份,分给多个人或多个方面。
壶瓶(hú píng)的意思:指酒壶和酒瓶,比喻人的才能或品德的局限。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借火(jiè huǒ)的意思:指借用他人的力量或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平则(píng zé)的意思:指事物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情况下才能保持稳定。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山道(shān dào)的意思:山间的小道,也指行路艰难。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衣襆(yī pú)的意思:衣襆指的是衣服的褶皱或褶裥。
毡帽(zhān mào)的意思:指权力、地位的象征。
红叱拨(hóng chì bō)的意思:红色的旗帜在战斗中高高飘扬,鼓舞士气。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一位行走在三月西山道上的旅人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行旅图。
首句“三月西山道,春风平则门”,开篇点题,描述了春天三月时节,旅人在西山道上行走的情景。春风拂面,平和宁静,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接着,“绣鞍红叱拨,毡帽黑昆仑”两句,通过具体的物品——绣鞍与红马、毡帽与黑帽,展现了旅人的装束,同时暗示了他可能是一位贵族或有身份的人士。红马与黑帽的对比,也增添了画面的色彩感。
“衣襆分香裹,壶瓶借火温”描绘了旅人携带的物品,香囊与热水壶,体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分香裹暗示了旅途中的香气,借火温则表明了他对舒适生活的重视。
最后,“醉归杨柳月,绿雾掩黄昏”两句,以醉酒归来的情景结束全诗。杨柳月下的场景,绿雾笼罩的黄昏,营造了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氛围。醉酒不仅表现了旅人的放松与享受,也暗示了旅途中的愉悦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旅人独特的风貌与生活情趣,以及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