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戏作杭州歌·其二》
《戏作杭州歌·其二》全文
明 / 张以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西陵渡口潮水平,十十五五发舟行。

楼中燕子惯见客不怕渡头津鼓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怕(bù pà)的意思:不害怕,不畏惧

潮水(cháo shuǐ)的意思:潮水指海水的涨落,引申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渡头(dù tóu)的意思:渡头是指河流或水域的边缘,也可以指渡口的一端。在成语中,渡头比喻事情的关键时刻或转折点。

渡口(dù kǒu)的意思:渡口是指过河的地方,也可以比喻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的关键节点。

见客(jiàn kè)的意思:指见到客人或拜访客人。

津鼓(jīn gǔ)的意思:津鼓指的是津津乐道,形容人们热烈讨论或广泛传播某个事物或消息。

水平(shuǐ píng)的意思:水平指水面的平坦程度,引申为事物的水准、程度、能力等。

五五(wǔ wǔ)的意思:形容事物的数量相等或比例相当。

西陵(xī líng)的意思:指人们追念故人时的哀思和思念之情。

十十五五(shí shí wǔ wǔ)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庞大,数量众多。也可以形容人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西湖渡口的日常景象。"西陵渡口潮水平"一句,通过写潮水涨落,展现了江边平静的水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十十五五发舟行"则描绘了船只频繁往来,显示出渡口的繁忙与活力。

"楼中燕子惯见客"聚焦于楼阁中的燕子,它们对过往的旅人习以为常,象征着杭州作为繁华都市,人来人往的常态。最后一句"不怕渡头津鼓声",通过燕子不惧津鼓(古代报时的鼓声)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渡口的热闹氛围,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市井生活的欣赏和接纳。

总的来说,张以宁的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杭州渡口的热闹场景,寓情于景,展现出明代杭州的繁荣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气息。

作者介绍

张以宁
朝代:明

(1301—137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猜你喜欢

巫山十二峰·其十一起龙峰

五彩鳞文爪欲攫,那能缩体耽幽壑。

喷云噀雾在斯须,散作长涛何皬皬。

(0)

挽林淑媪次林启抡韵·其三

屹然华表拥神姑,汉有髯公晋有壶。

红粉一身勤死事,玉容万古哭长途。

魂倘化蝶终难尽,怒捲新涛应可孚。

祇为贞心遥致拜,偷生海上笑非夫。

(0)

咏怀

昔我泛黄河,滔滔溯扁舟。

淮阳有馀波,徐豫无安流。

询彼九河道,皆为田与畴。

蓬莱亦清浅,深谷成高丘。

大造且如此,吾生何所求。

愿随安期子,逍遥以遨游。

(0)

同族弟嘉遇宿凤山因冯章倩

忆昨高斋诉别衷,一尊今夜更谁同。

西堂月赋怜诸谢,南国风流忆小冯。

极目江城看白雁,愁心明月落丹枫。

粤王台下亭前竹,安得连床暮雨中。

(0)

博罗道中月夜闻新雁

江心秋月满,江上澄潭清。

试举蓬窗望,忽闻新雁声。

高翻银汉影,凄断玉关情。

海国来何暮,云端试一鸣。

偏宜霜露冷,不畏稻粱轻。

嘹喨推先后,联翩见弟兄。

遥空疑裂帛,按柱学调筝。

别却三河曲,桥居五穗城。

自应因戈避,不更为弦惊。

夫婿长离别,何曾事远征。

(0)

石洞谒叶化父先生祠

昔闻岩洞奇,乃在兹山麓。

巨石垒作门,涂槩结为屋。

天巧既有馀,人事岂不足。

天畔闻风涛,行边翳花竹。

苔古云自封,林深径乃曲。

洗耳有清泉,聆音如漱玉。

昔有大隐人,于此卧空谷。

九还炼未成,五车应可读。

身在朝野间,名岂世途局。

欲勒北山文,谁知西州哭。

怅然怀千秋,到此豁心目。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