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孝 子 陵 唐 /耿 湋 荒 坟 秋 陌 上 ,霜 露 正 霏 霏 。松 柏 自 成 拱 ,苫 庐 长 不 归 。浮 埃 积 蓬 鬓 ,流 血 在 麻 衣 。何 必 曾 参 传 ,千 年 至 行 稀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归(bù guī)的意思:不返回;不回来
霏霏(fēi fēi)的意思:形容烟雾、云气等密集而纷杂。
浮埃(fú āi)的意思:指浮尘飞扬、尘埃弥漫的样子。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流血(liú xuè)的意思:指流出鲜血,形容战争、冲突等造成严重伤亡。
麻衣(má yī)的意思:麻布衣服,比喻贫穷、朴素的生活。
蓬鬓(péng bìn)的意思:形容头发蓬乱,像蓬松的鬃毛一样。
千年(qiān nián)的意思:指长时间,形容时间的长久。
苫庐(shān lú)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霜露(shuāng lù)的意思:霜和露是自然界的两种现象,霜指寒冷季节夜晚空气中的水汽结晶,露指早晨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液体。成语“霜露”比喻时机、机会或境遇。
松柏(sōng bǎi)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贞不屈。
至行(zhì xíng)的意思:指行为极端,极其严格或绝对,没有余地。
- 翻译
- 在荒凉的坟墓和秋日小路上,寒霜冷露正纷纷扬扬地飘落。
松树与柏树自然形成拱形,像是守候着一座长久未归的茅屋。
尘土堆积在他的鬓发间,他的麻布衣服上沾满了鲜血。
何必要效仿曾参那样流传千古的美德,这样的高尚行为如今已罕见。
- 注释
- 荒坟:荒凉的坟墓。
秋陌:秋天的小路。
霏霏:形容雨雪或露水纷纷下落的样子。
松柏:常绿乔木,象征坚韧和长寿。
苫庐:简陋的草屋。
蓬鬓:形容头发散乱,像蓬草一样。
曾参:孔子弟子,以孝闻名。
至行:极高的德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诚的孝子在荒凉的坟墓旁守候着先人灵魂的情景。开篇“荒坟秋陌上,霜露正霏霏”营造出一种秋日黄昏、寒冷清寂的氛围,通过霜露的描写增添了一份凄凉感。
接下来的“松柏自成拱,苫庐长不归”则是对孝子坚守墓旁,不离不弃的情形做了形象的比喻。松柏在寒风中屹立不倒,苫庐虽简陋却是他忠心不渝的象征。
“浮埃积蓬鬓,流血在麻衣”则展示了孝子在守墓过程中的艰辛与牺牲。蓬鬓指的是头发被尘土所覆盖,麻衣下流血,暗示着他可能因为长时间的劳累或是疾病而受伤。
最后,“何必曾参传,千年至行稀”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孝道精神的赞美。即便是不如曾参那般著名的孝子,其行为也同样值得被世人所铭记和尊崇。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忠诚与孝道,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