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郢州崔守八首·其三》
《寄郢州崔守八首·其三》全文
宋 / 陈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楚郢繁雄上都莫愁风韵未应殊。

小园依旧红色,曾辱遨头载酒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遨头(áo tóu)的意思:自由自在地行动或思考,不受拘束

繁雄(fán xióng)的意思:形容繁荣昌盛,雄壮富强。

风韵(fēng yù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雅。

红色(hóng sè)的意思:形容事物兴旺、火爆、繁荣的状态。

莫愁(mò chóu)的意思:不必担忧、不必忧愁

上都(shàng dōu)的意思:指皇帝定都或重要官员上任到首都。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依旧(yī jiù)的意思:依然如故,没有改变

翻译
楚郢城繁华如同上都,莫愁的风韵或许并不逊色。
小小的花园依然保持深红,当年它曾被尊贵的官员载酒赏游。
注释
楚郢:古代楚国的郢都。
繁雄:繁荣昌盛。
亚:仅次于。
上都:古代中国的首都。
莫愁:古代美女名字,此处泛指美女。
风韵:风采和韵味。
未应殊:不应有太大的差别。
小园:小型花园。
依旧:仍然保持。
深红色:鲜艳的红色。
曾:曾经。
辱:荣耀,此处指有幸。
遨头:古代官职,负责游乐活动的官员。
载酒无:带着酒前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寄郢州崔守八首》中的第三首,题为“寄郢州崔守”。诗中,诗人以楚郢(今湖北荆州一带)的繁华和风情与上都(指当时的首都,如北宋开封或南宋临安)相提并论,暗示郢州虽非最高统治中心,但其繁华和文化气息却不逊色。

"莫愁风韵未应殊"一句,"莫愁"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代称,这里暗指郢州的女子风采与京城的名媛相比并无二致,表达了对郢州女性魅力的赞美。"小园依旧深红色"描绘了当地园林的景色,深红的花朵鲜艳夺目,展现出郢州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郢州任职时,崔守曾邀请他载酒游园的往事,这既是对旧日友情的怀念,也体现了郢州官员的热情好客。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回忆,展现了郢州的繁华、人文风情以及诗人与当地官员的深厚情谊。

作者介绍
陈造

陈造
朝代:宋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猜你喜欢

金缕曲.观弈

此局全输矣。对残枰、虬髯缩手,道兄夺气。

黑白两奁交搏击,自坏长城万里。

恨下手、惟差一子。

鼠斗穴中虫人腹,好家山、错被痴儿毁。

真冷煞,雪猧齿。向来依倚神头势。

到而今、星飞雨散,有谁料理。

三策都无中上下,不战不降不死。

叹秋水、人间何世。

芥孔藕丝无避处,且安排、商橘秦桃里。

休更说,妇姑事。

(0)

转应曲·其十一

双井。双井。也抵建溪新饼。嫩银莲叶茶舟。

白耳团花小瓯。瓯小。瓯小。莫等竹垆汤老。

(0)

江城子·其三

芙蓉江上一篷秋。趁潮头。转莲舟。

谁引钱塘,水入里湖流。

教唱沈郎新乐府,才上口,恰含羞。

越娃居处水明楼。雨中休。月中留。

夺得吴宫,西子付杭州。

说到西湖花色好,吴苑女,一时愁。

(0)

好女儿.赠胡芝枫

歌动梁尘。剑器公孙。

惯描摹、儿女英雄态,看丰容盛鬋,娇横罗绮,怒起风云。

杯茗偶然相聚,古今事、与评论。

待携君、更上高台望,指雁门关外,黄天荡口,西子湖滨。

(0)

临江仙.花朝作,夜雪始晴,千枝尽缟,亦奇观也

弹指楼台皆化境,巡檐无数琅玕。

百花生处极高寒。尽饶香是国,更借玉为冠。

邓尉幽寻空有约,望中道里迷漫。

閒支短策过西园。愁他蜂蝶误,为扫一林看。

(0)

水调歌头

兵甲满天地,河洛亦腥膻。

吴中曾此开府,风掣绣旗翻。

料得飞书走檄,座右石君应在,披写激忠肝。

玉带声名久,蟾腹与同坚。巡远志,论事业,过前贤。

歌成正气依旧,挥洒似云烟。

门客但存皋羽,有弟竟为臣虏,遗恨到重泉。

欲继西台哭,泪尽不成篇。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