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蚌胎(bàng tāi)的意思:指两个蚌壳合在一起,比喻两个人或事物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
尘尘(chén chén)的意思:尘土、灰尘。比喻世俗、尘世间的事物。
此时(cǐ shí)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时候。
大海(dà hǎi)的意思:比喻广阔无边的海洋,也比喻广阔无边的事物或领域。
当头(dāng tóu)的意思:指事情突然发生在眼前或者意外地直接面对问题。
佛祖(fó zǔ)的意思:佛教中的祖师、创始者。
毛孔(máo kǒng)的意思:指人体皮肤表面的微小孔道,也比喻事物的细微差别或微小的问题。
秘藏(mì cáng)的意思:秘密隐藏或保留下来的宝贵物品或知识。
撒手(sā shǒu)的意思:放弃、放手
神珠(shén zhū)的意思:指非常珍贵、难得的宝物或珍珠。
外边(wài biān)的意思:指在某个地方的外面或边缘,也可表示离开某个地方。
向外(xiàng wài)的意思:朝着外部或外界发展、扩展或表露出来。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真际(zhēn jì)的意思:真实的情况、实际的状况
自为(zì wèi)的意思:自己为自己负责,自作主张,自行其是。
-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核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独到见解和深邃理解。
首句“一念通真际”点明了禅宗追求的境界——通过单一的念头直通至真理的彼岸。这里的“真际”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或真理的核心,强调了禅宗修行中对内心深处的探索与领悟。
“尘尘秘藏开”则进一步阐述了禅宗对于世间万物的理解,认为每一个细微的事物都蕴含着深刻的真理,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开启。这体现了禅宗重视现世生活,主张在日常生活中体悟佛法的精神。
“当头谁是主,撒手自为媒”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生比作一场游戏,其中“当头”暗示人生的起点,“谁是主”则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在人生的旅途中,谁是真正的主宰?“撒手自为媒”意味着放下一切外在的束缚和执着,自己成为连接自我与真理的媒介,即通过内心的觉醒和实践,实现自我超越。
“大海收毛孔,神珠隐蚌胎”这两句诗继续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人生的修行比作大海吞噬细流,最终汇聚成海,象征着通过不断的修行和积累,最终达到心灵的广阔和深邃。同时,“神珠隐蚌胎”则暗示了在修行的过程中,真正的智慧和真理(神珠)隐藏于内心的深处,需要通过深入的探索和领悟才能发现。
最后两句“此时知佛祖,犹向外边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正的佛法并非在外在的追寻,而是在内心的觉醒和体验之中。即使在理解了佛法之后,也应认识到佛法的本质在于内心的觉悟,而非对外在形式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阐述,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自我超越以及内在真理的探索,体现了宋朝禅宗文化的精神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吴南伯王子英李元善会于林湖资敬庵各有诗予遂叙和·其二
鱼潜碧渊中,鸢戾青云表。
志士各苦心,肯嗜颜色好。
声气幸不殊,诗书事探讨。
赓歌叙缱绻,翰墨递挥扫。
三英倏胥会,翠崦深杳杳。
有同松竹梅,凌寒挺清峭。
我亦物外人,胸怀自明了。
退藏岂余心,畏此风波浩。
未言折鎗鎗,政坐污皦皦。
古道日沦丧,交谊今复少。
如何二三子,真情见怀抱。
倘可立下风,毋讥原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