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程给事知越州》
《送程给事知越州》全文
宋 / 吕大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飞诏平明玉珂,夕郎持节越山阿。

西风旗鼓催行色南国莼鲈助醉歌。

邻寇未销谋可尔,部氓犹困政如何

番禺今得长城利,推此求功曲突多。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城(cháng chéng)的意思:比喻具有坚固防御能力的事物或机构。

持节(chí jié)的意思:指官员或军队中的领导者在充当使命的同时,能够坚守原则,不为个人私利而动摇。

番禺(pān yú)的意思:指人的心情或情绪烦乱、不安定。

飞诏(fēi zhào)的意思:指官员奉旨迅速行动,快速处理事务。

风旗(fēng qí)的意思:指风吹动的旗帜,比喻人们的心意或态度容易变化。

南国(ná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南方地区,也可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

平明(píng míng)的意思:平明指的是天刚亮的时候,也就是早晨的时候。

旗鼓(qí gǔ)的意思:形容战争或竞争激烈,双方势均力敌。

曲突(qǔ tū)的意思:形容言行相悖,矛盾不一致。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行色(xíng sè)的意思:指行走时的姿态和神情。

玉珂(yù kē)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仪表出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大忠所作的《送程给事知越州》。诗中描绘了程给事即将赴任越州时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即将面临的挑战的深思。

首句“飞诏平明走玉珂”,以“飞诏”和“玉珂”形象地描绘了朝廷急促的命令和程给事迅速出发的情景,展现了官场的繁忙与效率。接着,“夕郎持节越山阿”则通过“夕郎”和“持节”进一步强调了程给事的身份和使命,以及他将要前往的越州之地的遥远与险峻。

“西风旗鼓催行色”一句,以“西风”、“旗鼓”和“行色”生动地描绘了程给事出发时的场景,既有壮丽的气势,也蕴含着离别的哀愁。“南国莼鲈助醉歌”则巧妙地引用了“莼鲈之思”的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程给事即将面对的思乡之苦。

“邻寇未销谋可尔,部氓犹困政如何”两句,直接点出了程给事即将面临的挑战——外敌未除,内部百姓生活困苦,需要他施展谋略和政治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体现了对官员责任的深刻认识。

最后,“番禺今得长城利,推此求功曲突多”两句,以番禺(今广州)为例,说明程给事如果能够借鉴历史经验,采取灵活策略,不仅能够巩固边防,还能在治理地方上取得更多成效。全诗在赞美程给事的同时,也寄寓了对他的期望和祝福。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政治智慧。

作者介绍

吕大忠
朝代:宋

京兆蓝田人,字进伯,一作晋伯。吕大防兄。仁宗皇祐间进士。为晋城令、签书定国军判官。神宗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陈五不可,因罢不遣。历知代州、石州,屡驳折契丹求地使者。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上生财养民十二事。徙提点淮西刑狱。哲宗绍圣中知渭州,与章惇议不合,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
猜你喜欢

次韵寿丫山

几年湖海独长吟,花鸟春来可更禁。

已许南山供远兴,不妨秋水况虚襟。

只同潘岳娱亲日,未老王通用世心。

松柏苍苍惟晚景,一杯相属莫辞深。

(0)

嬉春曲和黄泰泉四首·其一

紫燕飞龙避赤骝,春光如海逐花游。

南州山水连高栋,午夜歌钟角少侯。

月妙欢悰回漏滴,风微香霭绕帘钩。

老翁残梦随蝴蝶,却到蓬壶浅水洲。

(0)

再和答天游

乾坤徒羡橘中宽,不道人间各自欢。

滚滚缁尘犀角带,盈盈秋水虎胎冠。

希音数慰逃空寂,孤梦虚教绕广寒。

南国浮云殊未定,石桥长并晚鸿看。

(0)

独坐七首·其三

蕙风频送午庭香,只此幽居爱日长。

有美一人期不定,秋来云在水中央。

(0)

答坡山

映竹清溪绕屋回,衡门溪上午方开。

寒鸦不断投林语,巷犬时闻吠影来。

幽夕有期还听雨,衰龄无数付观梅。

祇应惯觅玄谈处,东坝桥东独笑台。

(0)

夏日养疴西林二首·其二

宿怀在幽览,甫老疾弥惫。

便如九秋鸿,遵渚融何铩。

西林强理策,迥瞩昧疆界。

农圃杂乱谈,心曲忽已快。

溪浅虾避筌,新畬米多稗。

旋蓬倚长麻,微物欣所赖。

兹来惬真赏,若去予亦迈。

譬彼委风叶,谁能问根蒂。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