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范子济双头芍药二首·其一》
《题范子济双头芍药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王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春风随律入花房三月淮南春昼长。

闻道传呼近侍,双垂罗袖引花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传呼(chuán hū)的意思:传呼是指通过传递信息的方式传递消息,类似于现代的传真或短信。它强调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率。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花王(huā w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衣着华丽、漂亮。

花房(huā fáng)的意思:指美丽的花园或花坛。

淮南(huái nán)的意思:指淮河以南地区,也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者某个团体的位置或地域范围。

近侍(jìn shì)的意思:指在君王或贵族身边侍奉、服侍的人。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引花(yǐn huā)的意思:指通过一种手段或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以达到某种目的。

翻译
春风随着节令吹进花丛中,淮南三月的白天特别长。
听说有命令召唤近臣,侍女们双手垂下罗袖引领花魁。
注释
春风:温暖的春风。
律:季节的规律。
花房:花丛或花园。
淮南:古代地区名,这里指春天的淮南地区。
春昼长:春天白天较长。
闻道:听说。
传呼:传达命令的声音。
催近侍:催促近身侍从。
双垂罗袖:双手自然下垂的轻纱衣袖。
引:引领。
花王:花中的皇后或代表。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通过对春风、花房和春昼的描绘,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其中“春风随律入花房”一句,不仅传达出春风轻柔地吹拂花丛,还隐含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感受和珍惜。"三月淮南春昼长"则是对春日长久的写照,"三月"指的是农历三月,即春天的一个阶段,而“淮南”通常指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区,这里用来增添意境。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特有的悠长和宁静。

"闻道传呼催近侍,双垂罗袖引花王"这两句则是对某种仪式或活动的描写。“闻道”意味着听说了什么事情,“传呼”则表示命令或消息的传达,而“催近侍”则可能是在描述一种急促的情景。紧接着的“双垂罗袖引花王”,"双垂"形容袖子下垂,"罗袖"指的是用罗纱制成的袖子,这里暗示了一种华贵和雅致的场合,而"引花王"则可能是在描写某个尊贵的人物与花有关的行为。整体来看,这两句通过对服饰和动作的细节刻画,传递出一种隆重而又优美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仪式庄重的场面,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繁华与静谧相结合的意境。

作者介绍

王洋
朝代: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猜你喜欢

送秘书监丞张受益还都效山谷体

君家所有吾弗如,价估万金犹有馀。

科斗字前古彝器,椰子腹中行秘书。

楚吴闽粤吏狼虎,淮浙海江民鳖鱼。

归阙一言动天听,生灵百万免沦胥。

(0)

南山寺潇洒阁呈川无竭二首·其一

独骑瘦马破枯苔,要与高僧共茗杯。

山阁云晴天上□,□帆潮紧日边来。

藤阴树影东西缺,野色秋光左右□。

□□中间无障碍,豁然宇宙一灵台。

(0)

雨后

重湿抖筠笼,追凉涤瓦钟。

乏香嫌婢索,得酒赖儿供。

纸润剪弥钝,墨胶书不浓。

幽斋雨中咏,寄远意还慵。

(0)

武林感旧又二首·其二

吴侬青盖已云何,郎罢犹能欸乃歌。

湖上船稀西子老,城中马响北人多。

珍烹富户金千埒,负贩贫民雨一蓑。

倏忽虚盈三十载,世间春夏几南柯。

(0)

守孙满岁

升沉荣瘁可须论,古镜当空了不昏。

莫笑今踰六旬叟,颇欣已有两男孙。

特牲与子羞家庙,联骑何人叩圃门。

急扫秋亭具殽果,凉边烂漫倒清樽。

(0)

同川无竭观旃檀林东窗见婺州港定此为句

心欺劲竹傲长松,铁面霜严舌有锋。

遥指水光来婺□,□听乡语半吴侬。

贴诗满壁誇佳句,答话当机破□□。

□□归来大风雨,定知一钵已降龙。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