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表表(biǎo biǎo)的意思:形容态度端正,言行一致,不做虚假的样子。
不第(bù dì)的意思:指人才不出众,不称职。
才名(cái míng)的意思:指才华出众的人的名声和声誉。
传家(chuán jiā)的意思:传承家业,将财产、技艺或传统文化等传给后代。
灯窗(dēng chuāng)的意思:指灯火通明的窗户,比喻家境富裕、生活优越。
荆州(jīng zhōu)的意思:指人勇猛、刚强,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勇气。
可悲(kě bēi)的意思:形容情况或事物令人感到非常悲哀、可怜。
埋骨(mái gǔ)的意思:形容为了追求某种目标或事业而不顾一切地付出努力,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三山(sān sh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多、庞大。
诗稿(shī gǎo)的意思:指写诗的草稿或未完稿。
秀气(xiù qì)的意思:形容人或物体外貌精致、美观。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英奇(yīng qí)的意思:非常奇特、出奇的事物或现象。
州人(zhōu rén)的意思:州人指的是一个人在某个地方扎根并融入当地社会的意思。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对自己所在地方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 翻译
- 秀美的三山孕育出非凡才俊,他的才华出众,在当时无人能及。
他在唐朝殿试中落榜,荆州的故土对他来说失去了依靠。
家族中还有像他这样的优秀子弟,令人羡慕;然而,如果死后连青山都没有,也让人感到悲哀。
他留下的诗稿如同黄金般珍贵,每当在灯下阅读,总会让人泪湿衣襟。
- 注释
- 秀气:形容景色优美或人物气质出众。
英奇:杰出的人才,非凡的人物。
唐殿策: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殿试。
蕡不第:蕡(fén)没有考中。
荆州: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
粲何依:指主人公失去依靠。
传家有子:家族中有继承人才。
埋骨无山:死后没有葬身之地。
帚金诗稿:比喻珍贵的诗文作品。
灯窗:灯火下的窗户,代指读书的环境。
泪沾衣:形容阅读时感动至极,泪水打湿了衣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黄庚所作的《哭别月村(其二)》。诗中,作者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月村(可能是某位才子的别称)的卓越才华和命运起伏。首句“三山秀气孕英奇”赞美月村出身之地的灵秀,暗示他天赋异禀。接着,“表表才名冠一时”直接肯定了月村的杰出才能和声望。
然而,命运多舛,“唐殿策高蕡不第”,月村如同唐代的蕡(fén),虽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未能科举及第,这使得他的未来显得黯淡。诗人感慨“荆州人去粲何依”,暗示月村离开荆州后失去了依靠,流露出对他的同情。
“传家有子犹堪羡,埋骨无山亦可悲”表达了对月村身后事的忧虑,即使有子嗣,但没有青山相伴的归宿,仍令人感到悲哀。最后,“留得帚金诗稿在,灯窗读罢泪沾衣”描绘出后人阅读月村遗作时的感伤场景,泪水涟涟,足见其诗才之深得人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月村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才子不得志的惋惜以及对文学遗产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