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酒从谁细酌,馀香无计重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春日怀念之情。开篇“霜压晓,月收阴”立即营造出一个寒冷清晨的氛围,其中“霜”和“月”都是春天常见的景象,但这里它们却与“压”和“收”相结合,显得异常沉静。紧接着“斗寒深”则更深化了这种冰凉感,似乎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薄薄的寒气所笼罩。
诗人接下来写到“看尽烛花金鸭冷”,这里的“烛花”指的是蜡烛上的花纹,而“金鸭”则是古代一种常见的烛台形状。它们在春夜中显得异常孤寂和冷清,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无法回避的孤独与凄凉。
至于“卷残衾”,这不仅是对物象的刻画,也暗示着主人公生活的凌乱与无序。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之季,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显得异常冷清和缺乏生机。
下一句“卯酒从谁细酌”中的“卯时”,即早晨的第一时辰(大约为5点至7点),而“细酌”则是小口小口地品尝。诗人似乎在寻找着昨日的欢愉,但那已经逝去,无法重回。这里透露出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馀香无计重寻”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春天里本应充满花香,而“馀香”,即残留的香气,却变得难以寻觅,彷佛象征着那些逝去的美好记忆无法再现。
最后两句“空把夜来相见梦,写文琴”则是诗人在回顾往昔,与心爱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这里的“空把”,即虚拟地、假设地;“夜来相见梦”,则是在梦中与所思之人相遇。而“写文琴”,即弹奏文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手段,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心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凄凉。它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感受,更是对个人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粟寺观孙吴战鼓同马三吾四赋
独桑代作鼓,剥取鼍皮蒙。
远从炎汉末,留驾梵王宫。
忆昔丧乱初,群雄相交攻。
阵云迷夏口,烽火照江东。
艰难百战余,冀以树丰功。
如何逞淫奢,霸业转蒿蓬。
萧条金粟山,台殿何穹隆。
六时闻梵放,万虑息虚空。
渊渊斋时鼓,间兹清夜钟。
空堂但一振,吼怒惊罴熊。
昔作三军气,今伴佛镫红。
世谛有时尽,净业无时穷。
怀哉阅尘劫,谁复论英雄。
覆舟行为张春帆作
十月那得飞霹雳,风来挟水水冲击。
船头倒曳船底高,一声下落幽宫阒。
众客争抱危樯出,徐上邻船各相觅。
一客未见众悲伤,须臾却走过芦荻。
张子负才气,志本轻江湖。
渡江舟覆死亦易,慷慨尚与常人殊。
我今为子喜无恙,神魂不定翻惊吁。
太阴鼓气森黪黩,纠纷百怪来深谷。
张口食人亦爱才,下士大笑奇士哭。
冯夷傲睨舞且歌,千里万里无平陆。
但使一日身不死,回身又向此中逐。
嗟哉行路难,茫茫若登天。
登天苦寥廓,行路忧迍邅。
君不见发鸠山中有精卫,衔石填海海水逝。
冬日登南高峰
寒山断行迹,落叶大于掌。
我来正凄风,抚景结遥想。
峭崖逢僧臞,空林答樵响。
饥乌啄败芦,征雁弄清吭。
俯仰会所适,心目竞飒爽。
一峰立我前,窄径聚而上。
倦欲憩松根,险思扶藤杖。
遂得造其巅,平湖贡滉瀁。
云从足底生,烟自树头敞。
始信山中人,足悟尘外赏。
后期回春姿,林木互苍莽。
蛮榼倩僮携,鼓琴矢独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