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龟 山 穆 上 人 院 唐 /方 干 修 持 百 法 过 半 百 ,日 往 月 来 心 更 坚 。床 上 水 云 随 坐 夏 ,林 西 山 月 伴 行 禅 。寒 蜩 远 韵 来 窗 里 ,白 鸟 斜 行 起 砌 边 。我 爱 寻 师 师 访 我 ,只 应 寻 访 是 因 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法(bǎi fǎ)的意思:指各种方法、技巧、手段等的众多而丰富。
白鸟(bái niǎo)的意思:白鸟指的是纯洁无暇的美丽鸟类,也用来比喻品德高尚、清白无辜的人。
半百(bàn bǎi)的意思:指五十岁左右的年龄。
过半(guò bàn)的意思:超过一半,多于一半
上水(shàng shuǐ)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情处在危险、困难的境地,随时可能遭受失败或挫折。
师师(shī shī)的意思:师傅、老师、导师
水云(shuǐ yún)的意思:指水雾弥漫的样子,形容景物或气氛朦胧不清。
随坐(suí zuò)的意思:随意坐下,表示让人随便坐下。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斜行(xié xíng)的意思:指行走或移动时不按直线的方向前进,而是呈斜线状前进。
行禅(xíng chán)的意思:指在行走中进行禅修,即在行进中修炼内心,达到心境的平静与宁静。
修持(xiū chí)的意思:修身养性是指通过修炼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来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层面。
寻师(xún shī)的意思:寻找合适的老师或指导者,以获得更好的学习经验和知识。
寻访(xún fǎng)的意思:寻找、探访。
因缘(yīn yuán)的意思:因缘指事物发生的原因和缘由。
远韵(yuǎn yùn)的意思:指声音遥远而悦耳动听。
坐夏(zuò xià)的意思:指在夏天坐着不动,不愿意参与任何活动或工作。
日往月来(rì wǎng yuè lái)的意思:表示时间的流逝,日子一天天过去,月份一月一月来临。
- 注释
- 修持:修行、修炼。
百法:众多的修行方法。
过半百:超过五十,这里比喻时间久长。
日往月来:时间的流逝,指经过了许多日子。
心更坚:内心更加坚定。
床上:此处指修行人的卧处或打坐的地方。
水云:比喻心境如水般平静,云般自在。
坐夏:佛教术语,指僧侣在夏季安居修行。
林西:树林的西侧。
山月:山中的月亮。
寒蜩:寒蝉,指秋天的蝉。
远韵:从远处传来的鸣叫声。
窗里:透过窗户。
白鸟:白色的鸟,这里泛指飞鸟。
砌边:石阶旁边。
我爱寻师:我喜欢寻找师傅学习。
师访我:师傅也来访问我。
只应:大概,应该。
寻访是因缘:这种相互寻找是缘分使然。
- 翻译
- 修行过百种法门已过半百岁月,每日每月过去心中更加坚定。
在床上如同身处水云之间度过夏天,树林西侧的山月陪伴着我行走参禅。
远处蝉鸣的悠扬声传入窗内,白鸟斜斜飞起在石阶旁。
我喜寻师求教而师亦造访于我,或许这寻访便是命中注定的因缘。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行者在自然中冥想的景象。"修持百法过半百,日往月来心更坚"表明诗人已经修炼了许多年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心变得更加坚定。"床上水云随坐夏,林西山月伴行禅"则是形容诗人在自然界中冥想,与云共处,与山月为伴,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寒蜩远韵来窗里,白鸟斜行起砌边"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居所的宁静环境。蜩是古代对蟋蟀的一种称呼,寒蜩可能指的是秋天的蟋蟀,它们发出的声音在空旷的窗里回荡;白鸟斜行则是说有一只白色的鸟儿飞过了院子的围墙边,这些都是描绘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我爱寻师师访我,只应寻访是因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修行态度,他喜欢去寻找自己的导师,同时他的导师也会来探望他,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是佛法中的因缘概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修行生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河上徘徊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
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
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
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清白日;青镜里,增华发。
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
虚负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
计从今,佳会几何时?
长相忆。
木兰花慢 丙戌岁,游永安故宫,遍览太液池
客,感而赋此。
花枝临太液,□解语、入温柔。
*桂窟低迷,天香飘荡,倒影迟留。
须知画图难足,更青山环抱帝王州。
□□□□□□,□□□□□□。
□□□□□□□。
凤吹绕瀛洲。
记水浅蓬莱,尘扬沧海,一醉都休。
华胥梦,虽无迹,甚鼎湖、龙去水空流。
青鸟不来难问,玉妃几度仙游。
浣溪沙 至元十八年三月中*,太史大夫河东
山滴岚光水拍堤。
草香沙暖净无泥。
只疑误入武林溪。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
一尊心事百年期。
视水利,敬谒祠下,少道目前之胜慨。
从行者,前岚州知州平晋尹魏章,书吏王中千,中权秉中伯庸,簿尉史彦英。
金石萃编补正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