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八十五首·其二十七》
《偈颂八十五首·其二十七》全文
宋 / 释妙伦   形式: 偈颂

三张白纸千里同风,此是古人不尽涎唾

争如瑞岩,将个季春极暄,换个孟夏渐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纸(bái zhǐ)的意思:指没有写字、画画、印刷等的纸张,比喻没有文字、图画等的状态。

不尽(bù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或没有限制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季春(jì chūn)的意思:指春季的季节即将结束,夏季即将到来。

尽底(jìn dǐ)的意思:尽头、最后一点

孟夏(mèng xià)的意思:指中国农历五月,也指夏季的开始。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三张(sān zhāng)的意思:指三张纸或三个文件,用来比喻事情的最后一步或决定性的关键。

是古(shì gǔ)的意思:指事物过时、陈旧、不适应现实的状态或观念。

同风(tóng fēng)的意思:指人们在思想、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共同的声势。

涎唾(xián tuò)的意思:指非常令人厌恶或让人垂涎的事物。

争如(zhēng rú)的意思:争相如此,争先恐后

千里同风(qiān lǐ tóng fēng)的意思:指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也能感受到同一种风气或风尚。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活场景:三张白纸如同千里之外的人们共享同一风气,反映出古人对于文字传播和思想交流的重视。然而,诗人以瑞岩为例,指出即使在春天最温暖的时候,也会逐渐过渡到夏天的炎热,暗示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

"三张白纸,千里同风"象征着文化的普及和信息的传递,而"古人吃不尽底涎唾"则形象地表达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传播的广泛性。接着,诗人通过对比瑞岩的气候变化,"将个季春极暄,换个孟夏渐热",寓意时光流转,事物在不断发展,提醒人们要适应并把握变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禅宗僧人释妙伦的禅意和对生活的洞察。

作者介绍

释妙伦
朝代:宋

释妙伦(一二○一~一二六一),号断桥,俗姓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松山人,又号松山子。年十八,依其叔永嘉广慈院宗嗣论禅师出家,即剃发投礼。不满一年行脚,首见谷源道于瑞岩,次年谒灵隐。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初住台州瑞峰祇园禅寺。十年(一二五○),迁瑞岩净土禅寺。后迁天台国清教忠禅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景定二年卒,年六十一。有文宝等编《断桥妙伦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行状》。
猜你喜欢

奉礼歌

皇泽均普,群生遂。
万宇和祔,讲天津、合祭圣宗神祖,八音钧奏谐节。
堂上荐鸣球,琴瑟击。
越布濩、霜空静,月华凝、光景蔼蔼。
纷纷晓霞披。
和铃作、鸾舆回。
天人共睹,庆无疆、祚崇明祀。
五辂驾、腾黄纯驷。
旗常扈跸严环卫。
公卿奉引,虚徐弛道,祲容靡。
葱葱郁郁,祥风瑞霭。
发天光旖旎。
锡羡丰融,漏泉该浃,上恩遐被。
群心豫,颂声作,皇德至,侔乾贶,浩浩霈。

(0)

水仙子·晚节寒花犹带蕊

晚节寒花犹带蕊。
隐映老人星瑞世。
绿衣初是政成归,真盛事。
谁可比。
那更新来孙又子。
烟细金炉香旖旎。
想像瑶池生绿蚁。
酿成佳气郁葱葱,当此际。
将一醉。
百岁从交今日始。

(0)

水仙子·浮家泛宅生涯好

浮家泛宅生涯好。
聚米堆盐多积宝。
烟波得趣乐江湖,宜乘兴,寻安道。
不负轩辕当日造。
初度喜逢维夏早。
孔释昔曾亲送抱。
下弦良日是生朝,称觞献,金樽倒。
惟愿寿筵长不老。

(0)

一翦梅·恨入椒觞暖未拈

恨入椒觞暖未拈。
春葱微蘸,谁是纤纤。
别来愁夜不胜长,明日从教一线添。
夜久寒深睡未忺。
旧愁新恨,占断眉尖。
一钩斜月却知人。
直到天明,不下疏帘。

(0)

一翦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
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
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
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
心在江南。

(0)

庆清朝·北陆严凝

北陆严凝,东郊料峭,化工争付归期。
前村夜来雪里,先见纤枝。
想像靓妆淡伫,钗头翡翠茧蛾儿。
冰壶莹,坐间静对,姑射仙姿。
潇洒处,非艳冶最奇。
是名赋、处士新诗。
尊前坐曲,忍听羌管频吹。
试问占先众卉,微笑不奈苦寒欺。
何须问,定应未羡,桃李芳菲。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