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浦船依市,春山柳向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彩服(cǎi fú)的意思:指华丽的服装或华丽的外表。
楚邦(chǔ bāng)的意思:指楚国,也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组织的繁荣昌盛。
春山(chūn shān)的意思:春天的山景,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发轫(fā rèn)的意思: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过家(guō jiā)的意思:指离开家庭过自己的生活。
宦游(huàn yóu)的意思:指官员在不同地方任职,到处奔波劳碌的生活状态。
民俗(mín sú)的意思:指民间传统的习俗和风尚。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前旌(qián jīng)的意思:指前兆或预兆。
俗好(sú hǎo)的意思:指追求俗世间的享乐、娱乐和虚荣的欲望和倾向。
游情(yóu qíng)的意思:指人在旅途中,受到美景或异地风情的吸引,产生浓厚的情感。
志业(zhì yè)的意思:指追求理想、抱负的事业或志向。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严嵩所作的《赠用之》。诗中描绘了主人公远大志向与壮志初展的情景,以及其回家团聚、入郡为官的复杂心情。
首句“志业平生远”,开篇即点明主人公一生追求的目标深远,展现出一种不凡的抱负与决心。接着,“发轫壮兹行”一句,形象地描述了他壮志初展的场景,如同车轮开始转动,预示着新的征程即将开启。
“过家娱彩服”一句,写出了主人公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温馨画面,其中“彩服”一词,常用来形容孝顺子女的服饰,此处既表达了对家庭的眷恋之情,也暗含了对孝道的推崇。随后,“入郡引前旌”则描绘了主人公步入官场,引领着前导旗帜的形象,象征着他作为官员的责任与荣耀。
“夕浦船依市,春山柳向城”两句,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夕阳下的水边停泊着船只,映照着城市的轮廓;春天的山峦上,垂柳轻拂城墙,展现了自然与城市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这两句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主人公在官场中的和谐与成功。
最后,“楚邦民俗好,应惬宦游情”两句,表达了对楚地风土人情的喜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满意之情。楚地,泛指古代楚国所在的地区,这里的“楚邦”既指具体的地理区域,也象征着一种文化氛围。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地方文化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适应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从个人情感到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他在追求理想与实现责任之间的平衡。诗中既有对家庭亲情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官场生活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买陂塘.吊明故宫
冷斜阳、南都旧事,伤心有恨难赋。
乱砖片瓦皆尘梦,怪底残山如诉。无证据。
问宝座金銮,一例模糊处。龙蟠虎踞。
剩故堞凄凉,任他毁卸,车载驴驮去。
荒芜久,不见衰烟寒树。谁怜宫殿狐兔。
五龙桥上频回首,禁水无情暗度。休恋顾。
怕泪洒秋风,触物将倾注。沧桑计数。
念历历兴亡,终成宿草,此理从今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