朅力疏伊河,归壑得所循。
更因忆豫郊,一例庶沾仁。
波臣(bō ché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高雅、典雅。
朝来(zhāo lái)的意思:指事物逐渐变好或发展的趋势。
得所(de suǒ)的意思: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或结果。
额手(é shǒu)的意思:额手指的是用手额头,表示人们因为不知道如何应对或者力不从心而束手无策的状态。
膏雨(gāo yǔ)的意思:指雨水丰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高下(gāo xià)的意思:比较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优劣,判断谁高谁低。
耕耘(gēng yún)的意思:指农民进行耕作和播种的劳动。比喻辛勤努力地工作或经营。
洪流(hóng liú)的意思:指强大而汹涌的水流,也用来比喻强大而不可抗拒的力量或潮流。
昏垫(hūn diàn)的意思:昏昏沉沉的样子,形容疲倦或困乏。
既已(jì yǐ)的意思:已经,已经发生或完成。
嘉种(jiā zhǒng)的意思:指好的品种、好的种子。比喻优秀的后代或者优秀的事物。
苦辛(kǔ xīn)的意思:形容经历了辛苦和痛苦。
力田(lì tián)的意思:指农民在田地上辛勤劳作,用力耕种的意思。也比喻人勤奋努力地工作。
芊芊(qiān qiān)的意思:形容植物茂盛、繁花似锦。
庆慰(qìng wèi)的意思:安慰、慰问。
去路(qù lù)的意思:指前途或出路被堵塞,无法继续前进。
岁计(suì jì)的意思:根据年龄的计算来推测一个人的才智和能力。
一例(yī lì)的意思:指同类事物中的一个例子或一个典型情况。
奏书(zòu shū)的意思:指上报或呈递奏章、奏疏等文书。
此诗描绘了山东巡抚在面对洪水灾害后,通过疏浚河流,引导洪流回归正轨,使得土地得以恢复耕作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农民在灾后得到及时援助的欣慰之情,并且希望这种援助能遍及整个地区,体现了一种普施仁政的思想。
首句“微湖阻去路,数郡付波臣”描述了洪水泛滥,湖泊阻断道路,多个郡县受灾的情景。“吾民嗟非鱼,昏垫遭苦辛”则表达了百姓在洪水中的苦难和无奈。“朅力疏伊河,归壑得所循”写出了通过疏浚河流,洪水得以回归正流,恢复正常循环的过程。“洪流为杀势,涸壤可耕耘”强调了洪水虽凶猛,但经过治理后,土地可以再次进行农耕。
接着,“借谷课力田,岁计惟在春”点明了灾后农民依靠借来的粮食和努力耕作,期待春天带来丰收。“嘉种既已布,所赖膏雨频”描述了播种之后,期盼频繁的甘霖滋润大地。“朝来擘奏书,彻犁幸被均”表现了官员们在得知降雨消息后的喜悦,以及确保耕作资源公平分配的决心。“高下芃良苗,芊芊总怀新”描绘了农田中茁壮成长的庄稼,充满生机与希望。“额手藉庆慰,灾馀稍济屯”表达了人们在灾后得到帮助后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更因忆豫郊,一例庶沾仁”则寄托了诗人希望这种仁政能惠及更广泛的地区,体现了一种普遍关怀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灾后重建的艰辛与希望,以及官民之间的互助与共济精神,体现了清代社会对于农业生产和民生福祉的重视。
太仓积粟皆红腐,群猫昼眠鼠变虎。
前锋不见李将军,何人为发千钧弩。
去年我从昱岭来,匹马驰突三关开。
北平未入卫青幕,郭隗独上燕昭台。
近闻西府罗俊彦,人人自谓能酣战。
谁似当年背水军,赤帜才临赵城变。
英雄报国如等閒,马革裹尸铜柱间。
明朝按剑收中山,谤书慎勿回天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