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临南岘出,树绕北津长。
好学风犹扇,誇才俗未忘。
蛟浦菱荷净,渔舟橘柚香。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
宅坏仍思凤,碑存更忆羊。
按节(àn jié)的意思: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依次进行。
北津(běi jīn)的意思:北津指北方的渡口,也可比喻边远地区的渡口或边疆地区。
多谢(duō xiè)的意思:表示感谢,用于向他人表达谢意。
好学(hào xué)的意思:指善于学习和钻研,勤奋好学。
河右(hé yòu)的意思:指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区处于有利地位的一方。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郡邸(jùn dǐ)的意思:指官员居住的官邸或官署。
庙堂(miào táng)的意思:指朝廷、官场,也可以指官僚体制、政治权力的地方。
鸣驺(míng zōu)的意思:指人才辈出、声名显赫。
南征(nán zhēng)的意思:南征是一个表示向南征战或征服南方的成语。
七泽(qī zé)的意思:指七个湖泊或水潭,用来形容地势湖泊众多。
三湘(sān xiāng)的意思:指湖南、湖北、湖南三个省份的地域或人民。
时康(shí kāng)的意思:形容时运顺利,身体健康。
下车(xià chē)的意思:下车指从车辆上下来,也比喻摆脱某种困境或不良局面。
学风(xué fēng)的意思:指学术风气,学术氛围,学术风格。
腰章(yāo zhāng)的意思:指身份高贵、地位崇高的标志或证明。
渔舟(yú zhōu)的意思:渔舟指的是渔民的船只,也常用来比喻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襄阳城郊风光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怀念。开篇“庙堂初解印,郡邸忽腰章”写出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景,庙堂是古代祭祀的地方,解印可能指的是官方的印信被解开,预示着朝廷或地方政府的某种仪式即将开始。"郡邸忽腰章"则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佩戴的腰章,这些细节都在营造一种正式而庄重的氛围。
诗人接着写道“按节巡河右,鸣驺入汉阳”,这里的“按节”可能是指依据一定的节奏或规则进行行进,“巡河右”则表明了巡视的方向是在河流的右侧,而“鸣驺”是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如同马车,"入汉阳"则指向诗人所在之地汉阳的方向。
下一句“城临南岘出,树绕北津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襄阳城郊的壮丽。"城临南岘出"可能是说城市紧邻着山峦,而“树绕北津长”则描绘了一条河流两岸林木葱茏,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接下来的“好学风犹扇,誇才俗未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人墨客中那些好学之士的怀念,他们的风范犹如扇子般传递着,而他们的才华和名声在民间尚未淡忘。
“江山跨七泽,烟雨接三湘”一句则描绘了襄阳周边的自然景观,"江山跨七泽"可能是指江河纵横交错,而“烟雨接三湘”则形象地表现了一种迷离朦胧的气氛。
诗中还有一段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怀念:“宅坏仍思凤,碑存更忆羊。”这里所谓的“宅”和“碑”,都是古代建筑或刻石,它们虽然已经破败,但诗人心中依然保留着它们的影子,"思凤"和"忆羊"则是对历史人物或故事的怀念。
最后,“下车惭政美,闭阁幸时康。多谢南征术,于今尚不亡。”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赞赏和保存。
整首诗通过对襄阳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遗迹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