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到曾看竹,兹来待酌茶。
林深惊吠犬,路曲转脩蛇。
爱客自不恶,教儿仍足佳。
半园如可买,欲种邵平瓜。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
吠犬(fèi quǎn)的意思:形容无事生非,找茬挑衅。
看竹(kàn zhú)的意思:观察竹子
邵平瓜(shào píng guā)的意思:指无事生非,故意制造纷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留题郑山人》。诗人回忆起过去造访郑山人时欣赏竹林的场景,这次再来则是为了品茗。他被深深的竹林和偶尔传来的犬吠所吸引,弯曲的小路仿佛隐藏着蜿蜒的蛇影,增添了神秘感。山人热情好客,连孩子们也显得可爱。诗人表达了对半园的喜爱,甚至想象如果可以,他愿意购买下来,种上邵平瓜,过上悠闲的田园生活。整首诗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软红尘里几时休,重碧杯中且拍浮。
坐看痴儿夸绝足,可怜到老不回头。
幅巾藜杖聊三径,明月清风自一丘。
我亦年来厌奔走,梦骑野鹤访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