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仲 晦 徐 监 丞 宋 /刘 克 庄 曩 岁 屡 嗟 萧 补 郡 ,此 行 稍 喜 □居 中 。□□□□□□□,
清 议 从 来 在 泽 宫 。未 必 诸 生 无 郭 泰 ,□□□□□□□。遥 知 共 起 淹 中 蕝 ,不 必 畦 间 拾 穗 翁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必(bù bì)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居中(jū zhōng)的意思: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处于中心位置,也可指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场。
曩岁(nǎng suì)的意思:指过去的岁月,旧年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淹中(yān zhōng)的意思:淹中指的是被淹水所困,无法摆脱困境。
遥知(yáo zhī)的意思:通过远距离的观察和了解,得知事物的真相或情况。
泽宫(zé gōng)的意思:指得到了皇帝的宠爱和恩宠,享受着荣华富贵的人。
诸生(zhū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的学生或学者。
- 注释
- 曩岁:过去。
屡嗟:多次感叹。
萧补郡:萧条的郡县。
稍喜:稍微有些欢喜。
居中:居于中央。
清议:公正的评论或意见。
从来:自古以来。
泽宫:皇宫,这里指朝廷。
未必:不一定。
诸生:读书人。
郭泰:古代贤士,以德高望重著称。
遥知:料想。
共起:共同兴起。
淹中:学术中心,如淹中书院。
蕝:古代学府中的讲堂。
不必:不一定。
畦间拾穗翁:农夫在田间捡拾谷穗,比喻寻求知识的人。
- 翻译
- 过去常常感叹在萧条的郡县任职,这次出行稍微有些欢喜能居于中央。
朝廷的清议自古以来都在皇宫中流传。
并非所有读书人中没有像郭泰那样的贤才。
我料想你们会在学术中心共同兴起,不必像农夫那样在田间捡拾谷穗。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送仲晦徐监丞》。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美好祝愿。
"曩岁屡嗟萧补郡,此行稍喜□居中。" 这两句描绘出往日频繁地到访某郡,而这次旅行则带有一丝喜悦,可能是因为朋友的陪伴或旅途中的美好经历。
"□□□□□□□,清议从来在泽宫。" 这里描述了一种超脱世俗、清净高洁的境界,可能暗指某个地方或者心灵的居所,是诗人对理想状态的一种向往。
"未必诸生无郭泰,□□□□□□□。" 诗人提到“诸生”,可能是指当时的文人墨客,而“郭泰”则是一位历史上的高士,代表了高洁的品格和超然的生活态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即便在俗世纷扰中,也能保持一份超脱与高雅。
"遥知共起淹中蕝,不必畦间拾穗翁。" 这里“淹中蕝”可能指的是某种深远或难以企及的事物,“畦间拾穗翁”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在田野间细心寻觅遗落之物的老人。这两句通过对比,赞美朋友不必为世俗琐事所累,可以远离尘嚣,与高洁的事物相伴。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时光的回忆、现实生活的点滴感慨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朋友的期许。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慈恩寺塔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濛濛。
初识梅花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燕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送唐环归敷水庄
毛女峰当户,日高头未梳。
地侵山影扫,叶带露痕书。
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
一川风景好,恨不有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