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乐(āi yuè)的意思:指悲伤和欢乐,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情感起伏、喜怒哀乐等。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参透(cān tòu)的意思:理解透彻,洞悉其中的道理或真相。
禅机(chán jī)的意思:指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机智、巧妙和灵活的方式。
成身(chéng shēn)的意思:全身、整个身体
丹心(dān xīn)的意思:指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心。
浮图(fú tú)的意思:形容虚幻、不实的事物。
后果(hòu guǒ)的意思:因果关系中的结果或效果。
慧业(huì yè)的意思:指聪明智慧的才业或工作。
凭藉(píng jiè)的意思:依靠;依仗
前灯(qián dēng)的意思:指引前进的灯光,比喻前途的希望和指引。
侵寻(qīn xún)的意思:指过分探寻或侵犯他人的隐私和秘密。
上浮(shàng fú)的意思:上升,浮动
身后(shēn hòu)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另一个人或事物之后,引申为对某个人或事物的评价或看法。
无凭(wú píng)的意思:没有凭证或证据。
心照(xīn zhào)的意思:心照意指内心互相理解、默契,相互心领神会。
照彻(zhào chè)的意思:彻底理解或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含义。
-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融合了佛教与个人修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佛法及自我超越的独到见解。
首句“欲上浮图第七层”描绘了诗人追求精神高度的意向,浮图即佛塔,象征着修行者攀登智慧之巅的旅程。第七层则可能寓意着深入佛法、达到较高层次的理解和领悟。
“最无凭藉也能凭”一句,表达了在修行过程中,即使没有外在的依靠或支持,内心的力量和信念足以支撑自己前行。这体现了禅宗中强调的自力更生、内在觉醒的重要性。
“禅机参透不须嗔”揭示了通过深入禅修,理解宇宙真理后,内心的平静与宽容,不再因外界事物而产生愤怒或不满的情绪。禅宗强调的是通过冥想和观察,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慧业证成身后果,丹心照彻佛前灯”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智慧的实践(慧业)实现内心的证悟,这种证悟如同照亮佛前的明灯,不仅照亮自己的心灵之路,也给予他人光明和指引。这里的“丹心”可能象征着诗人赤诚的心灵和坚定的信仰。
“厌伊哀乐日侵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哀乐的厌倦,认为这些情感的波动只是暂时的现象,不应成为束缚心灵的枷锁。通过修行,可以超越这些情感的起伏,达到更加平和与自由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超越的追求,以及对世间情感的超脱态度。它不仅是一首自题立照的作品,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和艺术化的表达。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