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倚枯藤杖,聊听绝涧声。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元 晦 十 六 日 下 山 之 韵 宋 /张 栻 归 袂 随 云 起 ,篮 舆 趁 雪 明 。山 僧 苦 留 客 ,世 故 却 关 情 。小 倚 枯 藤 杖 ,聊 听 绝 涧 声 。如 何 山 下 客 ,一 笑 已 来 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关情(guān qíng)的意思:关心他人的感受和情感。
枯藤(kū téng)的意思:指人老迈、衰弱无力的状态,也用来比喻事物衰败、没落。
篮舆(lán yú)的意思:指篮子和车子,比喻财产丰富,富有。
留客(liú kè)的意思:指待客人或留宾客住下来不走。比喻用好的条件和服务留住客人。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世故(shì gù)的意思:指人世间的事情经验丰富,圆滑狡诈,善于处世的人。
下客(xià kè)的意思:指乘客在车辆或船只上到达目的地后下车或下船。
已来(yǐ lái)的意思:已经到来或已经发生。
云起(yún qǐ)的意思:形容事物突然出现或发生。
枯藤杖(kū téng zhàng)的意思:指年老体衰的人。比喻力量衰弱或者年事已高。
- 翻译
- 衣袖随风飘起,竹篮在雪光中清晰可见。
山中的僧人苦苦挽留客人,世俗的忧虑却萦绕心头。
轻轻倚着枯藤手杖,随意倾听深谷的回声。
山下的客人如何能想象,一个微笑已经迎接而来。
- 注释
- 归袂:衣袖。
随云起:随风飘起。
篮舆:竹篮。
趁雪明:在雪光中清晰。
山僧:山中的僧人。
苦留客:苦苦挽留。
世故:世俗的忧虑。
却关情:却萦绕心头。
小倚:轻轻倚靠。
枯藤杖:枯藤手杖。
聊听:随意倾听。
绝涧声:深谷的回声。
如何:怎么。
一笑:一个微笑。
已来迎:已经迎接而来。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归家的景象,诗人用“归袂随云起”来形容自己归途时衣袂飞扬,如同随着云彩一起升腾。"篮舆趁雪明"则描写了脚踏在雪地上的清晰足迹,透露出一番雪后行走的艰辛。
接着“山僧苦留客”和“世故却关情”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诗人被山中的僧人挽留,而自己对于世间的恩情也无法割舍,这里的“世故”指的是尘世间的人情世故。
然后,“小倚枯藤杖”一句,写出了诗人在歇息时倚靠着枯萎的藤条作为拐杖的情景。"聊听绝涧声"则是说诗人随意聆听着山涧中清澈而又幽远的声音。
最后,“如何山下客,一笑已来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远方归来的朋友的欢迎之情。尽管彼此相隔遥远,但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只见一位衣着简陋的山间行者带着微笑向自己走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间情感的留恋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观小儿戏打春牛
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绿蓑笠青箬。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年乐。
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菊花盛开
玉池吹醒芙蓉醉,回头红粉都无味。
秋宫人去金钱飞,过我茅茨若相慰。
起来采采为三嗅,犹是上天风露气。
餐英端可拔浊俗,南山在眼令人喟。
幽人所知晚节好,历历青蕊开犹未。
竹叶且与时一中,梅花后生来可畏。
立秋日
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