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游 古 意 韵 宋 /谢 枋 得 死 易 程 婴 岂 不 知 ,十 年 死 后 未 为 非 。文 辞 未 必 改 秦 甥 ,敲 朴 徒 能 抱 御 衣 。无 志 何 劳 悲 庙 黍 ,得 仁 更 不 食 山 薇 。儒 冠 有 愧 一 厮 养 ,何 忍 葵 心 对 落 晖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食(bù shí)的意思:指不适合居住或生存的地方。
何劳(hé láo)的意思:表示不必费力、无需劳累,也可用于委婉地表示不必为他人操心或劳心。
葵心(kuí xīn)的意思:指人心胸宽广,慷慨大度。
落晖(luò huī)的意思:太阳落下山头,天色渐暗。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敲朴(qiāo piáo)的意思:敲打朴实的木头,比喻敲打人的心灵,使其觉醒和认识到真理。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厮养(sī yǎng)的意思:指人们相互照顾、互相依靠,共同生活、共同生存。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文辞(wén cí)的意思:指文章或言辞的表达方式、风格和技巧。
御衣(yù yī)的意思:指皇帝或官员亲自为臣子穿上衣服,象征权力和尊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枋得所作的《和游古意韵》。诗中表达了对忠诚与仁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首联“死易程婴岂不知,十年后死未为非”以历史典故开篇,引用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程婴的故事,程婴为了保护赵氏孤儿而甘愿牺牲自己。诗人在此提出疑问,如果知道牺牲后可能还有机会重生,是否还愿意做出那样的选择?接着“十年后死未为非”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态度。
颔联“文辞未必改秦馆,敲朴徒能抱御衣”通过对比文辞与实际行动,指出华丽的言辞不一定能改变现实,真正的力量在于实际行动。这里“秦馆”可能象征着权力或权威,“御衣”则代表了君王的恩赐或地位,诗人借此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颈联“无志何劳悲庙黍,得仁更不食山薇”进一步探讨了忠诚与仁义的价值。诗人认为,没有坚定的志向,悲伤庙宇中的黍米也没有意义;得到真正的仁义之心,就不必再食山中的薇菜(古代传说中隐士的食物),暗示了内心的满足比外在的物质享受更为重要。
尾联“儒冠有愧一厮养,何忍葵心对落晖”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为儒生的反省。他自责于未能像一个仆人那样全心全意地效忠,面对夕阳西下,内心不忍,可能暗含了对自身未能完全实践理想道德的遗憾和自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引申和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仁义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邯郸怀古
黄花白雪悲风埽,我来驱马邯郸道。
城中游侠不闻名,楼上女儿为谁好。
君不见赵王全盛时,太行为城漳为池。
丛台歌吹青云耸,平原车骑白日驰。
白日青云交结是,廉蔺意气相为死。
挟弹鸣鞭出国门,杀人报雠在都市。
宾客慕义来山东,慷慨却敌不言功。
李牧椎牛守代谷,主父变服入云中。
沧桑世事须臾改,舞馆歌梁竟何在。
英雄白骨归荒丘,少妇红颜失精彩。
把酒临风且放歌,年年秋水涨滹沱。
古来凭吊邯郸者,亦逐茫茫东逝波。
荅赠陆四叔度
举世尽皆天下士,相逢慷慨轻生死。
岂知俱属势利交,反覆须臾厚如纸。
向闻陆郎有心骨,贫病未能结交尔。
余诗狼籍埋荒烟,那有多情眼及此。
东家瓮底拾残编,低徊浩叹称才子。
寻访棬枢扣掘门,登堂乍见发狂喜。
忽忆湖湄曾遇君,柳岸花堤一瞪视。
探君囊里有云烟,锵金铿玉声声起。
五湖仙棹读书船,停洲泊渚忘还里。
把酒谁是高阳徒,千金笑掷金陵市。
我辈庶几心可期,才华意气馀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