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竹歌残雪,苍梧泣断云。
三年曾克鬼,诸□乃无□。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述哀(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思与对逝者的怀念。
首句“黄竹歌残雪”,以黄竹歌的典故开篇,象征着哀悼之情如同冬日的残雪,虽已消融,但记忆中的悲伤却如雪水般渗透心间,难以完全抹去。接着,“苍梧泣断云”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将哀痛比作苍梧山的雨水,使得云层断裂,形象地描绘出哀痛之深重。
“三年曾克鬼,诸□乃无□”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生前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死亡的肯定,以及对其离世后留下的空缺与遗憾的感慨。这里的“克鬼”暗喻战胜病魔或困难,而“无□”则暗示了逝者留下的空白与未完成之事。
“逐日还何及,呼天竟不闻”则直接抒发了无法挽回逝去生命的无奈与悲痛。诗人仿佛在日复一日的追忆中感叹时间的无情,即使呼喊天地也无法唤回逝者。最后,“定知图箓秘,哀痛为斯文”两句,既是对逝者秘密的探寻与理解的肯定,也是对哀痛情感的升华,认为这种深切的哀悼本身就是一种永恒的纪念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痛,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逝者精神遗产的珍视。
寡欲求易给,纵心居常安。
一为淮阳卧,及再芳岁单。
处事非事事,居官岂官官。
念以拙者效,而为朝责宽。
故人怀英迈,抚辔辱盘桓。
心期谢外奖,谈笑用为欢。
淹泊遂将永,望舒毁其团。
别君感匏系,更欲愁且叹。
商飙零枯林,疏雨堕中夕。
览物怆已惊,怀人渺难得。
明发聆逸唱,愿言慰幽寂。
胡为抱纡郁,更使动悽恻。
蜚鸿识来宾,鹰隼知所击。
物微有逢辰,子北独失职。
高天终难间,浅俗每忌直。
浮沈岂非智,器远固难识。
天寒起常晏,日出扉未启。
深巷闻传呼,儿童怪旌棨。
知是汉中守,访旧来至此。
适我平生怀,趋迎愿少止。
结交许忘年,并坐每抗礼。
语罢当远行,眷然色不喜。
君惟二千石,我徒一男子。
贫贱宜轻肥,反如不能已。
善化迟期月,壮心隘万里。
侧闻报政速,永观凌风起。
宁复悲东山,滔滔历年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