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馀 干 姚 三 锡 书 钞 宋 /刘 克 庄 顷 传 汤 序 心 倾 挹 ,兹 得 姚 钞 手 阖 开 。朱 子 所 疑 非 孔 传 ,汉 儒 之 罪 甚 秦 灰 。时 清 纵 未 经 筵 召 ,岁 晚 宁 无 掌 故 来 。揽 辔 远 臣 惭 力 薄 ,不 能 为 国 论 遗 材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传汤(chuán tāng)的意思:指传递汤水,比喻为人乐于助人,乐于帮助他人。
国论(guó lùn)的意思:指国家的大政方针或国家的政治理论。
阖开(hé kāi)的意思:完全展开或打开,也可指开放思维,接受新事物。
经筵(jīng yán)的意思:指古代官府或学堂里举行的重要宴会或学术讲座。
揽辔(lǎn pèi)的意思:揽辔指驾驭马车时握住缰绳,引申为掌握权力或掌控局势。
能为(néng wéi)的意思:有能力、有才干
秦灰(qín huī)的意思:指秦朝时期的御史台,也用来比喻权势熏天,官僚腐败的现象。
为国(wèi guó)的意思:为了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
心倾(xīn qīng)的意思:指心思、感情向某人或某事倾斜,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或倾慕之情。
遗材(yí cái)的意思:指留下的有价值的材料或物品。
远臣(yuǎn chén)的意思:指远离朝廷的臣子,也泛指离开权力中心的人。
掌故(zhǎng gù)的意思:掌故指的是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也可以指历史上的典故或故事。
朱子(zhū zǐ)的意思:指研究经学的人,特指朱熹。
- 注释
- 顷传:刚刚听说。
汤序:人名,可能指代某人的善意或信息。
心倾挹:内心充满敬意和期待。
姚钞:可能是人名,也可能是书籍或文献。
手阖开:亲手打开,表示尊重和珍视。
朱子: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
非:不是。
孔传:孔子的传承,指儒家经典。
汉儒之罪:汉代儒生的过错。
甚秦灰:比秦朝焚书坑儒还要严重。
时清:时局清明。
未经筵召:未被朝廷召见。
岁晚:年终岁末。
掌故:旧臣,有经验的人。
揽辔:拉住缰绳,比喻肩负重任。
远臣:远方的臣子。
惭:感到惭愧。
力薄:力量不足。
遗材:未被发掘和任用的人才。
- 翻译
- 刚刚听说汤序的心意,我满怀敬意地接过姚钞亲手打开
朱熹的疑惑并非源自孔子的传承,汉儒的过失比秦朝焚书还要严重
虽然时局清明并未被朝廷召见,但年终岁末难道没有旧臣来访
作为远方的臣子,我深感自己力量微薄,无法为国家发掘和任用人才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题目为《题馀干姚三锡书钞》。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儒学经典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
"顷传汤序心倾挹,兹得姚钞手阖开"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古代圣贤之道有着深厚的情感,汤是指汤禹锡,意指诗人阅读了他的著作,并且由此获得了启发,姚钞则可能指的是某种书籍或文献的钞本,这里“手阖开”意味着诗人亲自解读并理解了这些经典。
"朱子所疑非孔传,汉儒之罪甚秦灰" 这两句是对儒学经典的评论。朱熹,即朱子,是宋代理学大师,他对于《四书》等儒家经典有自己的解读,而“非孔传”意味着这些解读与孔子的原始思想可能存在差异。汉儒之罪,则是指汉代儒者在解释和传承儒家思想时的不足之处,比喻为“秦灰”,意即如同秦朝焚书坑儒,贬损了原本的经典。
"时清纵未经筵召,岁晚宁无掌故来" 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自己学业和仕途的反思。尽管年事已高,但如果没有被朝廷召用,也不应埋怨没有机会掌握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
最后两句 "揽辔远臣惭力薄,不能为国论遗材" 表达了诗人作为边疆守卫的官员,对自己的能力感到不足,无法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去讨论和保护那些被忽视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于个人学养、仕途和国家责任的一种自省与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