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儆筹教养,脩和叙六三。
昔吟惟志仰,今法祗增惭。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赋得九歌扬政要叠旧作韵》。诗中弘历以“重华绍帝德”开篇,将自己与古代圣明君主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先贤治国理政之德的敬仰与追慕。接着,“天覆海同涵”一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国家治理的广阔与包容,寓意为君主应当如同天地一般,覆盖万物,涵养生灵。
“咨儆筹教养,脩和叙六三”则进一步阐述了君主在治国时应注重教育与和谐的重要性,通过教导百姓,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弘历在此强调了教育与和谐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昔吟惟志仰,今法祗增惭”两句,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古代圣明君主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己当前作为的反思与自责。弘历意识到自己虽有志向,但在实际施政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深感惭愧。
最后,“孜矻犹瞠后,遑言正面南”则体现了弘历对于自身努力与进步的期许。即使已经付出了许多努力(孜矻),但仍需不断向前,追赶前人(瞠后),而不能满足于现状,更不能自满(遑言正面南)。这反映了弘历作为君主对于国家治理的持续追求与自我鞭策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弘历对于古代圣明君主的景仰,以及对自己在治国理政方面责任的深刻认识和自我反省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其对于国家治理的持续追求与不懈努力的决心。
铁龙一掷九万里,银桥冉冉行秋水。
霓裳不是世间音,只有嫦娥似妃子。
恍然一梦酒初醒,依然玉座云母屏。
明朝写出天上曲,却笑羯鼓羊皮腥。
人间万事如秋草,离别苦多欢乐少。
崎岖万里锦官城,此身曾作银桥行。
初识后亭山,一赏北岩秀。
更闻将军隐,飞策过云岫。
何为英烈姿,石壁寄门窦。
得非马力竭,依险聊自救。
无乃弃长弓,一念希不漏。
馀情尚悭滞,嗔客来径簉。
唏云翳凡木,涕雨滑峻甃。
以君智慧铠,与我忠信胄。
才刃及诗锋,胜客杂前后。
悬崖虽仡仡,有进寂寞斗。
山灵方恫悔,敛迹祈恕宥。
坐令蒙蔽景,倏变清明昼。
前峰霄汉近,矗矗骇猱狖。
绝涧云练明,宛宛出篆籀。
奇观固难值,况复有清酎。
不须待重九,菊蕊已堪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