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天 台 戴 复 古 韵 宋 /陈 宓 半 生 胸 次 著 嵯 峨 ,到 得 庐 山 鬓 欲 皤 。列 岫 但 蒙 排 闼 入 ,一 壶 未 许 扣 舷 歌 。清 风 六 月 犹 嫌 剩 ,明 月 三 秋 不 厌 多 。拟 向 清 朝 新 白 鹿 ,结 茅 深 处 傍 松 坡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鹿(bái lù)的意思:指白色的鹿,比喻稀罕的珍品或难得的事物。
半生(bàn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的一半时间,比喻经历或经验丰富。
不厌(bù yàn)的意思:不感到厌烦,不厌倦。
嵯峨(cuó é)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雄伟壮丽。
到得(dào de)的意思:能够到达、能够做到
结茅(jié máo)的意思:指结交朋友,结成亲密的关系。
扣舷(kòu xián)的意思:指船只靠近岸边或码头时,用舷梯等东西固定船身,使其稳定。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庐山(lú shān)的意思:比喻事物的高度或者重要性。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排闼(pái tà)的意思:指门前有人排队等候。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清朝(qīng cháo)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在于1644年至1912年间。
三秋(sā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
深处(shēn chù)的意思:指深远的地方或内心深处。
胸次(xiōng cì)的意思:指胸怀、气度。
一壶(yī hú)的意思:指一壶酒,用来比喻一种特定的情感或境况。
- 翻译
- 半生心怀壮志如高山峻岭,直到庐山游历,两鬓已斑白。
众多峰峦只愿排闼而入,我却不愿轻弹高歌于舟中。
即使是六月清风也觉得多余,而秋天明亮的月光再怎么多也不厌倦。
我打算在庐山的清晨,在新白鹿书院附近,建屋依傍松坡而居。
- 注释
-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庐山:中国著名山脉,这里指游览之地。
鬓欲皤:形容两鬓斑白,年事已高。
排闼入:形容峰峦排列整齐,仿佛推门而入。
扣舷歌:在船舷边击节而歌。
六月犹嫌剩:即使在六月的清风中也感到多余。
三秋不厌多:秋天明亮的月光再多也不觉得厌烦。
新白鹿:可能指新建的书院或文化场所。
结茅:建造茅草屋。
松坡:长满松树的山坡,象征隐逸之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以戴复古的韵脚进行和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半生游历山水,尤其是庐山的经历,描绘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首句“半生胸次著嵯峨”形象地写出诗人一生对壮丽山川的向往和积累,而“到得庐山鬓欲皤”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个人的沧桑。
接下来,“列岫但蒙排闼入”描绘了庐山峰峦叠嶂,仿佛争相闯入诗人心中的景象,展现了庐山的雄伟气势。“一壶未许扣舷歌”则流露出诗人虽置身美景,却未能纵情歌唱的沉静心境,透露出一种淡泊与内敛。
“清风六月犹嫌剩,明月三秋不厌多”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风月的喜爱,即使在炎热的六月,清风也觉得不够,而在秋夜,明月更是让人心满意足。这种对自然美的深深迷恋,体现了诗人高雅的审美情趣。
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在庐山深处的新白鹿书院,结庐而居,傍依松坡的愿望,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与儿辈泛舟游西湖一日间晴阴屡易
逢著园林即款扉,酌泉煮笋欲忘归。
杨花正与人争路,鸠语还催雨点衣。
古寺题名那复在,后生识面自应稀。
伤心六十馀年事,双塔依然在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