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好事近.题惟利是图》
《好事近.题惟利是图》全文
清 / 况周颐   形式: 词  词牌: 好事近

荔与利谐音,藕偶莲连为例。

便作吾家果论,拜缶翁佳惠

多情为我胭脂,艳夺紫标紫。

风味铜山更好,问阿环知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阿环(ā huán)的意思:指人有恩报恩,有怨报怨。

多情(duō qíng)的意思:形容人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容易动情。

风味(fēng wèi)的意思:指某种具有特色的味道或特殊的风格。

佳惠(jiā huì)的意思:指好的帮助或恩惠。

铜山(tóng shān)的意思:比喻富有矿藏或财富的地方。

为我(wèi wǒ)的意思:为了我

吾家(wú jiā)的意思:指自己的家庭。

谐音(xié yīn)的意思:指音韵相同或相似的词语。

胭脂(yān zhī)的意思:形容女子擦在脸上的红色化妆品,也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鉴赏

这首词以“惟利是图”为题,巧妙地运用了“荔与利谐音,藕偶莲连”的比喻手法,将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底线的思考。

词中以“荔与利谐音”开篇,荔即荔枝,古人常以之象征美好与诱惑,而“利”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追求利益。这种双关语的运用,既形象生动,又富含深意,引人入胜。

接下来,“藕偶莲连”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藕与莲都是纯洁美好的象征,但在这里却与“利”相联系,暗示着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内心的纯净与道德的约束。

“便作吾家果论,拜缶翁佳惠”,这里通过一个假设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于“惟利是图”行为的反思。将追求利益的行为比作“吾家果论”,暗指这种行为如同家中所产的果实一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诱人,但实际上却可能带来长远的损失或道德上的污点。同时,“拜缶翁佳惠”中的“缶翁”可能是指某种传统或道德的象征,通过向其致谢,表达了作者对于坚守道德原则的尊重与向往。

“多情为我买胭脂,艳夺紫标紫”,这一句通过“多情”与“买胭脂”这一日常场景,隐喻了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往往会忽略情感的真挚与内在的价值。胭脂的艳丽夺目,象征着外在的诱惑力,而“紫标紫”可能代表了一种高雅或传统的价值标准,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最后,“风味铜山更好,问阿环知未”一句,通过对比“铜山”(可能象征着物质财富)与“阿环”(可能代表了道德或情感的守护者),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里的“风味”不仅指食物的味道,更深层地指的是生活的真实滋味和内在的满足感。通过询问“阿环知未”,作者似乎在寻求一种指引,即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应忘记精神层面的追求和道德的坚守。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利益诱惑时的内心挣扎与道德抉择,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况周颐

况周颐
朝代:清   字:夔笙   籍贯:况古   生辰:1859~1926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况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况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况周颐,咸丰九年(1859)九月初一日生。9岁补弟子员,11岁中秀才,18岁中拔贡,21岁以优贡生中光绪五年(1879)乡试举人。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
猜你喜欢

留别平阇黎

缘尽山城且不归,此生相见了无期。

保持异日莲花上,重说如今结社时。

(0)

再遣朝华

玉人前去却重来,此度分携更不回。

肠断龟山离别处,夕阳孤塔自崔嵬。

(0)

瑞庆节集英殿宴致语口号

皇家卜世过周唐,天启真人应运翔。

抱日预占恭邸梦,飞龙曾报皖山祥。

翠云影外来金母,红?香中拥玉皇。

乐府贱工无以祝,愿将金鉴代珠囊。

(0)

祭九鼎十二首·其七夏至,彤鼎酌献用《成安》

牺尊将将,徂基自堂。牲牷肥腯,鼓钟喤喤。

肆予醴齐,椒馨飶香。聿来歆顾,天祚永昌。

(0)

乾道别庙乐歌三首·其三懿节皇后室酌献用《歆安》

丕显文母,厚德维坤。仙驭虽邈,徽音固存。

瑟彼玉瓒,酌此郁尊。简简穰穰,裕我后昆。

(0)

宁宗朝享三十五首.升殿用《乾安》

于穆清宫,奕奕孔硕。芝茎蔓秀,桂华冯翼。

八簋登列,六瑚贲室。皇代拥庆,启佑千亿。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