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寂静(jì jìng)的意思: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了事(liǎo shì)的意思:完成一件事情,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冷暖(lěng nuǎn)的意思:指人自己清楚自己的得失、冷热、优劣等情况。
菩萨(pú sà)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萨,也用来形容心地善良、慈悲为怀的人。
人乐(rén lè)的意思:指人们欢乐、快乐的样子。
外人(wài rén)的意思:指不属于某个团体或群体的人,也指不熟悉或不了解某个地方、环境或事物的人。
威仪(wēi yí)的意思:指人的威严和仪态。
无相(wú xiāng)的意思:没有相貌或形象,形容人或事物没有任何特征或特点。
无碍(wú ài)的意思:没有障碍,没有阻碍。
下士(xià shì)的意思:指军队中的军衔,属于士官阶级的一种。也用来比喻地位低下的人或者能力较差的人。
相体(xiāng tǐ)的意思:形体相似,外貌相像。
相持(xiāng chí)的意思:指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饮水(yǐn shuǐ)的意思:喝水时要想起水的来源,比喻要常怀感恩之心。
有相(yǒu xiāng)的意思:指有某种特定的样子、特征或特点。
遮莫(zhē mò)的意思:遮莫是指遮掩、掩盖。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 注释
- 中人:普通人。
寂静:宁静。
下士:地位低的人。
威仪:外表仪态。
菩萨:佛教中的修行者。
无碍:无所拘束。
凡凡:凡夫俗子。
不知:难以察觉。
无相体:没有形象的本质。
有相持:有形的礼拜形式。
心了事:内心明白。
遮莫:无需。
外人疑:外界的疑惑。
如人:如同人。
渴饮水:口渴喝水。
冷暖心自知: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 翻译
- 普通人喜欢宁静,地位低的人重视外表仪态。
菩萨的心灵无所拘束,与凡夫俗子一般难以察觉。
佛的本质是没有形象的,何需执着于有形的礼拜形式。
只要内心明白,外界的疑惑无需在意。
就像口渴的人喝水,冷暖只有自己体会。
-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诗人庞蕴之手,体现了佛家禅宗对心性本真的追求和领悟。开篇“中人乐寂静,下士好威仪”两句,描绘了一种社会现象,其中“中人”指的是中等品级的人,他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谧;而“下士”则是指那些地位较低的人们,他们更注重外在的礼仪和威严。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对不同价值观的追求,也映射出作者对于内外修养的关注。
接着,“菩萨心无碍,同凡凡不知”两句,则深入探讨了佛教中的菩萨境界。菩萨之所以为菩萨,在于其心灵无所挂碍,无分别、无执着,与凡人相处时却又不露声色,让人难以觉察。这既是对菩萨修行的一种赞美,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达到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
“佛是无相体,何须有相持”一句,更进一步探讨了佛的本质。佛法中讲求的是超越一切形象和相状的真理,即使在修行过程中,也不应执着于某种特定的仪式或相貌。这句话传递出一种对内在精神实践的强调。
最后,“但令心了事,遮莫外人疑”及“如人渴饮水,冷暖心自知”两句,则指向了一种修行上的直接体验和个人感受。修行之人,只需让自己的心灵真正理解并了悟佛法,就能避免他人的质疑和怀疑。这种了悟就像一个口渴的人喝水,冷暖自知,不需要外界的任何认可。
整首诗偈通过对比中人与下士、菩萨与凡人的差异,以及对佛教本质的探讨,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和真理的思想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