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非人(fēi rén)的意思:指行为残忍、不人道的人。
湖南(hú nán)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意图或行为隐秘,不容易被看透或识破。
寄兴(jì xīng)的意思:指寄托情感、兴趣等。
两面(liǎng mià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具有两种不同的面貌或态度。
明灭(míng miè)的意思:明亮和昏暗交替出现,形容光明的变化。
穆穆(mù mù)的意思:形容山林的寂静、安宁。
南风(nán fēng)的意思:指暖和的风。比喻和煦的春风,也用来形容人的柔和温暖的态度。
起道(qǐ dào)的意思:指人们迅速行动,迅速离开。
秋令(qiū lìng)的意思:秋季的时令。
人世(rén shì)的意思:指人间世界,泛指人类社会。
笙箫(shēng xiāo)的意思:比喻音乐和谐悦耳。
肃肃(sù sù)的意思:庄严肃穆,肃立的样子。
肃穆(sù mù)的意思:庄重肃穆,严肃庄重。
随时(suí shí)的意思:任何时间,没有限制
题诗(tí shī)的意思:指为某人或某事写诗。
天明(tiān míng)的意思:指夜晚过去,天快要亮的时候。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西东(xī dōng)的意思:形容东西分散或离散,没有秩序或规律。
忧乐(yōu lè)的意思:既有忧愁,又有快乐。
竹舆(zhú yú)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行为受制于旧观念、陈规旧习,无法进步或创新。
- 翻译
- 云雾缭绕连接湘阴百里松林,威严庄重的湖南风吹过。
随季节变化的忧乐并非人间常态,迎接我的是沿途的笙箫声在道中响起。
竹制的轻车两旁光影明灭,秋天的凉意未到林子东西两侧。
或许禄唐也无法完成这样的景象,我写下这首诗和画作,寄托我的兴致。
- 注释
- 湘阴:地名,位于湖南北部。
肃肃穆穆:形容风势威严、庄重。
随时忧乐:指随着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忧喜之情。
竹舆:竹制的轻便车辆。
题诗著画:写诗作画作为表达。
寄兴公:寄托兴趣给某位朋友(公,古代对人的尊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与义在前往湘阴的路上所见的景象。首句“云接湘阴百里松”展现了连绵百里的松树林,仿佛与云天相接,给人以辽阔而宁静的印象。接着,“肃肃穆穆湖南风”描绘了清风吹过松林时的庄重与和谐,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
“随时忧乐非人世”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超脱态度,他将旅途中的感受升华到超越世俗的情感层面。接下来,“迎我笙箫起道中”则以音乐声为背景,增添了诗意的氛围,似乎连自然都在为他的到来而欢唱。
“竹舆两面天明灭”写的是诗人乘坐竹制小车,透过竹帘看天空,光影斑驳,如同在移动的画框中欣赏天光的变化。秋天的气息并未侵入这片林子,保持了其独特的清凉。“秋令不到林西东”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隔绝尘世的宁静。
最后两句,“未必禄唐能办此,题诗著画寄兴公”,诗人感慨即使禄唐这样的贤者也未必能体验到这样的旅程,他决定将沿途的美景和心境通过诗歌和画作留给朋友奇父,共享这份闲适与雅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阴之路的自然风光,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宋代文人墨客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用韵谢诸客和章
传鼓发船去,我秦君向湘。
持螯思太白,占鹊问东方。
世味秋云薄,交情江水长。
相期天路晓,阵马度风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