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孙景逊教以唐诗多而不忘时向老母背诵以博果饵因占四绝句·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慈祥的母亲在寒冷的冬日里,与年幼的孙子共享学习的乐趣。画面中,风雪交加,老人独自在家,却并未感到孤独,而是沉浸在与孙子共同学习的温馨氛围中。
“风雪萧萧独闭门”,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环境,但这种孤寂并非真正的寂寞,而是老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专注。在这样的环境下,老人选择了与竹炉相伴,拨动炉火,品酌匏樽,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寄托。
“竹炉拨火酌匏樽”,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老人的生活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竹炉,象征着自然与简朴;拨火,是生活日常中的小事,却也蕴含着对生活的细心与耐心;匏樽,古代的一种酒器,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品味。
“新诗吟罢先登稿”,在享受了片刻的宁静之后,老人开始创作新诗,并将其记录下来。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艺术的追求与传承。通过“新诗”与“登稿”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与执着。
“更写唐诗授小孙”,最后,老人将自己所学的唐诗传授给孙子,既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教育,也寓意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通过“更写”与“授小孙”的动作,我们看到了老人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老人与孙子之间温馨和谐的学习场景,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在风雪的背景下,这份亲情与文化传承显得尤为珍贵与动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