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杨时可作十诗以寄河间诗之所及非吾僚则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赠我者复赠时可作还字韵·其六》
《杨时可作十诗以寄河间诗之所及非吾僚则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赠我者复赠时可作还字韵·其六》全文
宋 / 赵鼎臣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髯也伏盐车,乃实千里足。

其学本孔孟,乱以佛所录。

捕景系风,虽辩吾不欲。

如髯真绝伦,恨此持论曲。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捕景(bǔ jǐng)的意思:捕捉景物的美景。

持论(chí lùn)的意思:持续辩论或坚持自己的观点。

绝伦(jué lún)的意思:超越一切,无与伦比

孔孟(kǒng mèng)的意思:指孔子和孟子,泛指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系风(xì fēng)的意思:拴住风,形容事情牢固稳定,不容易动摇。

盐车(yán chē)的意思:指运送盐的车辆,比喻重要的事物或财富。

千里足(qiān lǐ zú)的意思:形容行走迅速,能够跨越千里的速度。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名为“髯”的人物,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与才华。诗人赵鼎臣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来表达对“髯”的敬佩之情。

首先,“髯也伏盐车,乃实千里足。”这两句诗以“盐车”为喻,形象地描绘了“髯”虽然身处平凡甚至略显艰苦的环境(盐车常用于运输重物),但其内心却蕴藏着非凡的才能与潜力,如同千里马一般,具备驰骋千里的实力。这不仅赞扬了“髯”的内在素质,也暗示了其被埋没的现状,期待他能像千里马一样得到应有的施展空间。

接着,“其学本孔孟,乱以佛所录。”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髯”的学术背景和思想深度。他学习的根基源自儒家的孔子和孟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又融合了佛教的思想。这种融合体现了“髯”在知识和思想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他对不同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与吸收。

“捕景而系风,虽辩吾不欲。”这里使用了“捕景”和“系风”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髯”在追求真理或理想时的执着与努力,即使面对难以捉摸或难以实现的目标(如捕捉光影或系住风),他也愿意为之付出。然而,诗人随后表示对此并不完全赞同,可能暗含对“髯”过于执着或理想化的批评,或是对某种行为方式的反思。

最后,“如髯真绝伦,恨此持论曲。”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髯”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才能和品质无人能及。同时,诗人也流露出一丝遗憾,即对于“髯”某些观点或行为的不完全认同,可能是因为这些观点或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有些曲解或不合时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髯”这一人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才能和深邃的思想,也反映了诗人对其独特个性和行为的复杂情感,既有赞赏也有反思。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对比,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并通过与“髯”的互动,探讨了个人才华、理想追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作者介绍

赵鼎臣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0一年前后在世]字承之,卫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建中靖国初前后在世。工诗,才气飘逸,记问精博。自号苇溪翁。元佑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尝往来大名、真定间,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倡,故所作具有门迳,能力追古人。鼎臣本著有文集一百二十卷,其孙纲立刊於复州,至四十卷而止。今则仅存竹隐畸士集二十卷,《四库总目》系辑搜所成。
猜你喜欢

遂閒堂独坐自和三首·其一

击鲜酾酒有馀甘,种竹移花不是贪。

世事灰残心上火,年光丝尽鬓边蓝。

地环赤县神州九,人共山猿野鹤三。

六载丘园凡六召,小臣何德圣恩堪。

(0)

晚霁

老懒便幽静,空庭步翠行。

牵牛上篱落,斗雀下檐楹。

斜照悭窗影,停云足野情。

田园无限乐,夫岂为逃名。

(0)

次韵袁伯长舟中杂书三首·其一

百里长堤上,茏葱夏木清。

山云含雨重,溟浪挟风轻。

弱质辞官责,归心数驿程。

江湖眼前阔,点点白鸥明。

(0)

再和前韵二首·其二

清溪盘百曲,虹影驾横槎。

春事怨行客,夕阳啼乱鸦。

山明分众木,天阔散悲笳。

却羡僧家胜,推窗瞰水涯。

(0)

五月芍药

红芍花开端午时,江南游客苦相疑。

上京不是春光晚,自是天家日景迟。

(0)

试院杂题五首·其四

歌诗且莫到青泥,好倩王褒颂碧鸡。

人去淮南愁米价,雁来江北问书题。

催花晓树飘帘密,滋麦春膏覆垄齐。

最喜泰阶平在位,众星分次绕明奎。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