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之来兮志何壮,稽天之浸身以障。
靳公靳公胡不留。
安流(ān liú)的意思:指人们安定流动,没有战乱和流亡的情况。
饱饭(bǎo fàn)的意思:吃饱饭,指满足基本需求。
长虹(cháng hóng)的意思:形容彩虹的弧线长而美丽,也比喻人才出众、志向高远。
潮水(cháo shuǐ)的意思:潮水指海水的涨落,引申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稻畦(dào qí)的意思:指稻田里的田埂,比喻人的本分、工作岗位或职责范围。
海上(hǎi shàng)的意思:指在海上,常用来形容船只在海上航行。
浩浩(hào hào)的意思:形容水势或声势非常宏大、浩大。
何在(hé zài)的意思:何处,在哪里。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横海(héng hǎi)的意思:横渡大海。
洪流(hóng liú)的意思:指强大而汹涌的水流,也用来比喻强大而不可抗拒的力量或潮流。
胡不(hú bù)的意思:表示没有不可以,无论什么都可以做到。
稽天(jī tiān)的意思:稽天是一个古代成语,意为观察天象、推测天命。
稽山(jī shān)的意思:稽山指的是高山,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困难或障碍。
乃可(nǎi kě)的意思:可以、能够
未来(wèi lái)的意思:指未来的前景非常广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隐然(yǐn rán)的意思:暗中显露出来,不显而易见。
有秋(yǒu qiū)的意思:指有收获,有所得到。
于何(yú hé)的意思:用于疑问句中,表示询问原因、目的、理由等。
这首《海塘谣》是明代诗人王鏊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斗争的场景,尤其是对海塘建设的艰辛与成效的赞美。
诗中首先描述了海塘的建设背景:“田于何所,靳公之塘。”这里提到的“靳公”指的是古代修建海塘的英雄人物,他为了保护农田免受海水侵蚀而建造了海塘。接着,“公今何在,我田我耕。”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位英雄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功绩却依然被后人铭记,人们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耕作。
接下来的几句“昔公未来,潮齧我堤。浩浩洪流,浸我稻畦。”描绘了在靳公到来之前,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潮设施,潮水侵蚀堤坝,洪水淹没了稻田的景象,突出了海塘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紧接着,“公之来兮志何壮,稽天之浸身以障。”赞扬了靳公修建海塘的决心和勇气,他亲自投身于防潮工程之中,用木头和泥土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仿佛一条长虹横跨海上,阻挡了潮水的侵袭。
“潮安流,田有秋,温人饱饭卧且收。”描述了海塘建成后,潮水不再肆虐,农田得以丰收,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可以安心地休息和收获。
最后,“靳公靳公胡不留。稽山摧,潮水歇,靳公之名乃可灭。”表达了对靳公的怀念之情,希望他的功绩能够永存,即使山河变迁,潮水不再,他的名字也永远不会被遗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人民面对自然挑战时的智慧与勇气,以及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