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登登(dēng d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响亮。
灯影(dēng yǐng)的意思:指灯光映照下的影子,比喻短暂的存在或虚幻的事物。
古刻(gǔ kè)的意思:古代刻字的木板或石头。
寒泉(hán quán)的意思:指冷清、寂寞无人的景象或境况。
花灯(huā dēng)的意思:花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指的是用彩纸、丝绸、竹子等制作的彩灯。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繁华热闹的场面或喜庆的气氛。
临池(lín chí)的意思:指站在池边观看,比喻学习或参悟书法、绘画等艺术时的心境。
林黄(lín huáng)的意思:指树林中的黄色。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形成一片繁荣景象。
鸟背(niǎo bèi)的意思:形容人的背部弯曲或驼背。
曲径(qū jìng)的意思:曲径指的是弯曲的小路,比喻做事迂回、不直接。
三过(sān guò)的意思:三次经过
僧衣(sēng yī)的意思:指人们装模作样地穿上僧袍,假装出身高僧,以蒙骗他人。
疏林(shū lín)的意思:指稀疏的树林,也比喻人际关系疏远、交往少。
系缆(jì lǎn)的意思:系缆意指用缆绳或绳索将船只系住,比喻把事情牢牢地掌握住,不让其失去控制。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眼花(yǎn huā)的意思:指眼睛看东西时发生视觉模糊或眩晕的情况。也用来形容看得过多或过快而感到眼睛不舒服。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三宿虎丘松巢》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游历虎丘山的静谧画面。首句"夕阳系缆有馀辉",写夕阳余晖洒在缆绳上,暗示着诗人乘船而来,为后文的山行营造了温馨的背景。"入寺登登曲径微",通过"登登"的叠词和"曲径微"的细节,描绘出诗人步入寺庙,踏着小路前行的情景,显得路径幽深。
"孤塔白云平鸟背",描绘了孤塔耸立,白云缭绕,与飞翔的鸟儿相映成趣,展现了山中宁静的自然景色。"疏林黄叶映僧衣",则以黄叶点缀的疏林和僧人的僧衣,渲染出一种秋意浓厚、僧侣生活的淡泊意境。
"临池吊剑寒泉在",诗人面对池塘,似乎在追忆过往,感叹岁月如剑,寒泉依旧,流露出时光流逝的感慨。"扪石寻题古刻稀",则表现出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寻,古刻稀少,更显其历史沧桑。
最后两句"便欲留诗补三过,眼花灯影不成挥",诗人表达了想要留下诗篇记录这次游历的心情,但因眼花和夜色,无法清晰地写下。这既是对眼前景色的留恋,也寓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来看,沈周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虎丘山的秋日景色,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深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石公山东连云障入剑楼
地是排云上,天从破涧通。
乍看双剑豁,不数五丁雄。
一转成开辟,千寻接混融。
竦身争鸟道,侧足瞰龙宫。
鼍拥高低石,鲸嘘断续虹。
张空帝子乐,叠浪大王风。
响答歌增壮,尊扶力未穷。
欲寻前相迹,明灭古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