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斑衣(bān yī)的意思:指穿着有斑点的衣服,比喻身上有瑕疵或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父母(fù mǔ)的意思:指父亲和母亲,家长,也泛指父母亲属。
广文(guǎng wén)的意思:指广泛涉猎文化,博览群书的学问。
谩忆(màn yì)的意思:虚假的回忆或错误的记忆。
却老(què lǎo)的意思:指人年纪大,身体衰老。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无方(wú fāng)的意思:没有方向或目标,没有计划或方法。
应有(yīng yǒu)的意思:应该有的,理应拥有的
知非(zhī fēi)的意思:指明明知道不是事实,却故意否认或歪曲事实。
广文馆(guǎng wén guǎn)的意思:广文馆是指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聚集了许多有才华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贝琼所作的《二月十三日初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年华逝去、远离家乡、官场失意的感慨,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首联“知非吾已晚,白首尚他乡”,诗人感叹自己明白某些道理已经太迟,尽管已是白发苍苍,仍漂泊在外,无法回到故乡。这里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遗憾。
颔联“不入广文馆,宁要太守章”,诗人提到自己没有进入广文馆(古代官学)学习,宁愿拥有太守的官职。这反映了他对知识与权力的不同态度,或许是对官场的某种讽刺或自嘲。
颈联“宽忧应有物,却老信无方”,诗人认为应该有方法来宽慰忧虑,但相信延缓衰老的方法并不存在。这里体现了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以及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接受。
尾联“谩忆儿童岁,斑衣父母傍”,诗人回忆起童年时,穿着彩衣在父母身边嬉戏的情景。这一句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亲情与童年的深深眷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