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嵩岳待寄诗诮之》
《游嵩岳待寄诗诮之》全文
唐 / 宋之问   形式: 古风

嵩峰高不极,上有玉琅玕

佳游竟不至何以慰长薚?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至(bù zhì)的意思:不到最坏的地步;不会达到那种程度

不极(bù jí)的意思:极端、过分

何以(hé yǐ)的意思:为什么,怎么,用什么方法

琅玕(láng gān)的意思:形容珍贵、美好的东西。

翻译
嵩山高峰无止尽,顶上生长着美玉般的琅玕。
美好的游览终未成行,如何才能抚慰这长久的渴望呢?
注释
嵩峰:指嵩山的高峰。
不极:没有尽头,极高。
玉琅玕:比喻珍贵美好的植物,这里形容山顶上的美景。
佳游:美好的游览或旅行。
竟不至:最终没有到达。
慰:安慰。
长薚:长期的期盼或渴望。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名为《游嵩岳待寄诗诮之》。诗中的“嵩峰高不极,上有玉琅玕”描绘了嵩山雄伟的景象,其中“嵩峰”指的是嵩山,这里用“高不极”来形容其高度超凡,令人仰望;“上有玉琅玕”则是诗人通过对比和想象,将山顶之美比喻为珍贵的玉石琅玕,表达了对嵩山之巅的向往。

接着,“佳游竟不至,何以慰长薪?”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未能到达那片美好景致的遗憾和哀怨。这里“佳游”指的是理想中的美妙旅行或探访,而“竟不至”则表明了这种愿望并未实现;“何以慰长薪”里的“长薪”通常比喻时间的流逝,这里诗人用“慰”字,表达了对时间消逝、美好时光无法把握的无奈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嵩山景色的描写,以及个人对于未能实现探访之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不易。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旅行中无法达成理想所带来的情感波动。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朝代:唐   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生辰:约656 — 约712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冬夜震泽风雪异常

晴燠不可恃,一夕冬令变。

屡忘和煦恩,惟曰祈寒怨。

老屋雪没隙,广泽风肆便。

反覆鼓洪涛,扬簸塞荒堑。

隐然洞庭乐,勇盛阖闾战。

万物刍狗如,埋没加蹂践。

凌晨枉严冱,野日复葱茜。

仁哉天地心,观复斯可见。

(0)

古诗十首·其三

墨子叹染丝,所叹一何长。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奚独染丝然,染国在所当。

有染如伊皋,禹汤称圣王。

殷纣染恶来,既染国亦亡。

染士如孔聃,死久道弥光。

(0)

宗师云江还山虞侍讲惠诗有词请大洞箓

丹凤楼前返羽车,清诗满袖出京华。

雕虫徒刻三年楮,补衮应餐五色霞。

太白晚传青绮帔,元种早授玉门砂。

要知不隔金闺步,常是相从太极家。

(0)

万致柔还省亲舍仆闻而往候道中得此

数里平冈路,仙山迹渐分。

柴荆来鹊语,村落去人群。

粉阵松崩雪,涛头日濯云。

不缘停仆御,直以候夫君。

(0)

风雪中得金陵诸公书二首·其二

落木从风靡,支流趁谷斜。

山空不须说,岁去若为遮。

饥鹤挦窗纸,寒鱼嚼雪花。

推书更清坐,席暖到昏鸦。

(0)

赵魏公写生梨花折枝

玉面浑无獭髓痕,春风洗绿上飞裙。

遥知姑射山头雪,化作杨君梦里云。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