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已炎疴,成书号得禾。
经花开浅靥,入水涨新波。
绿砌泥盘蚓,红墙篆走蝌。
这首诗描绘了雨水滋润万物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首句“非药已炎疴”以反问的形式,暗示了雨水对于缓解炎热、治疗旱情的重要性,犹如药物般能治愈大地的“病痛”。接着,“成书号得禾”则形象地表达了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滋养作用,如同书籍记录了丰收的喜悦。
“经花开浅靥”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雨水滋润后植物生长的景象比作女子脸上的浅浅笑靥,生动地描绘出春雨过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入水涨新波”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带来的变化,不仅让土地变得湿润,还使得水面泛起新的波纹,增添了动态之美。
“绿砌泥盘蚓,红墙篆走蝌”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雨水对小生物的影响。蚯蚓在湿润的泥土中蜿蜒爬行,蝌蚪在红色的墙壁上留下痕迹,这些小生命在雨水的滋润下展现出勃勃生机,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命力。
最后,“明朝应问寝,膝下乐如何”两句,转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未来的关怀与期待。诗人似乎在想象第二天醒来时的情景,询问着是否可以安心休息,同时关心着子女(“膝下”常指子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对家庭幸福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水及其影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家庭和社会的深思。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