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半上(bàn shàng)的意思:指某种情况或状态已经接近或达到了一定程度,但还没有完全达到目标。
悲秋(bēi qiū)的意思:形容秋天的景色给人带来忧伤、悲痛之感。
此时(cǐ shí)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时候。
空外(kōng wài)的意思:指在天空之外,形容极远的地方或未知的领域。
切似(qiē sì)的意思:形容非常像,几乎一模一样。
色身(sè shēn)的意思:指人的外貌、容貌。也可指人的身体、肉体。
松灯(sōng dēng)的意思:指灯火昏暗,照明不亮的状态。
万虑(wàn lǜ)的意思:形容忧虑繁多,心事重重。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先老(xiān lǎo)的意思:指年纪较长的人先行离世,也可比喻事物的先后顺序。
消歇(xiāo xiē)的意思:形容声音渐渐消失,消散无踪。
虚堂(xū táng)的意思:指空虚无物的堂屋,比喻虚假的言辞或空洞的学问。
一夕(yī xī)的意思:一夜之间,形容事物发生得非常快。
中常(zhōng cháng)的意思:常常,经常
白蘋洲(báipínzhōu)的意思:指人心灵纯洁无暇,不受世俗诱惑的状态。
- 鉴赏
这首《寒螀》以寒蝉的鸣叫为引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静谧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内心的情感体验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深邃。
首句“声声清切似悲秋”直接点明了主题,寒蝉的叫声在秋天显得格外凄凉,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迭的哀愁。接下来,“半入虚堂半上楼”,描述了这声音在空间中的扩散,既有穿透力又显得幽远,营造出一种既近且远的听觉效果。
“人在定中常不寐,物从空外复何求。”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物质世界的淡泊。在这样的宁静中,人的心灵得以安放,不再为外物所扰,追求的只是心灵的自由与和谐。
“百年草色身先老,一夕松灯话未休。”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时间的漫长与生命的短暂相对比,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同时,松灯的意象也增添了画面的温暖与诗意,即使是在孤独的夜晚,也有着不灭的希望之光。
最后,“万虑此时消歇尽,西风吹过白蘋洲。”在经历了内心的沉思与反省之后,所有的忧虑似乎都烟消云散,只剩下西风轻拂过白蘋洲的宁静与祥和。这一句不仅收束了全诗,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超然境界。
整体而言,《寒螀》通过寒蝉的鸣叫这一自然现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我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哲学思考与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